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金融改革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2013-04-16 15:36 求是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发银行着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发性金融模式,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合作。实践表明,创新与拓展开发性金融,是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走出去”战略落地的有效平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开发银行着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发性金融模式,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合作。实践表明,创新与拓展开发性金融,是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走出去”战略落地的有效平台。

  一

  国家开发银行在提高经营效率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世界经济调整与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先导与引领作用,以解决东道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为突破口,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平等互惠开展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务实金融合作,走出了一条以开发性金融为特征的合作新路,初步实现了银行、企业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

  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合作,推动和加快了开行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开行与世界各国以及金融机构更深层次的业务联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开行推广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多边金融合作机制的经验,发起设立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中葡基金以及中希船舶、中德船舶等专项资金,金融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底,开行已与111个国家的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348项,涉及金额2450亿美元;通过综合授信、货币互换、联合贷款等方式,与全球98个区域、次区域金融机构以及合作国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业务遍及五大洲,覆盖116个国家和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开行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合作,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拖累我国外贸出口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的,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既有效满足了国内能源资源需求,促进了产能、技术和劳动力有序转移,又推动合作国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实现了互利共赢。近年来,开行成功运作了中俄石油、中巴(西)石油、中委基金、中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中缅油气管线等一批战略性合作项目,建立了我国与能源资源生产国之间的横向联系;积极支持中船工业、东方电气、华为、中兴等企业“走出去”,以及三峡集团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等重大项目,帮助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引进高新技术。与此同时,开行加强与多个国家的规划咨询合作,成系统地构造重大合作项目,并结合对亚非拉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人员的培训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正是在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实践中,开行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截至2012年底,开行资产总额7.5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其中外汇贷款余额接近2500亿美元,是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同时,开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布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业务运行和风险防范机制,外汇贷款不良率0.3%,实现了开拓业务、支持发展和防范风险的统一。

  二

  从实践来看,以开发性金融为特征的国际合作模式,以互利共赢为目标,通过规划先行寻找合作机会,依托政府信用增进合作共识,运用市场提高效率,有利于控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风险。可以说,这一合作模式,开启了国际金融合作的新路径。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早已有之。事实上,从20世纪后半期起,世界注意力的焦点就由那些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的国家的重建,转到了设法结束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人所忍受的贫穷和不公正。但在逐渐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并没有走向“趋同”,而是越来越“两极分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在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并行发展,并越来越呈现出对立趋势。

  以非洲为例,由于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期匮乏,其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对非洲提供的援助虽有成效,但却一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非洲的贫困状态,原因何在?国际社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开行正是本着互利共赢的战略考量,与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区域性组织、金融机构、企业开展了多层次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

  开行设立的中非发展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6年来,中非基金致力投资那些有助于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域,不仅给这个区域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向合作伙伴传授了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对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了积极作用。中非基金支持的许多项目,成为一些非洲国家的标志性工程,比如,在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3个国家支持的棉花项目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可惠及超过60万非洲农民;在埃塞俄比亚建设的玻璃厂,结束了该国不能自主生产玻璃的历史。到2012年底,中非基金已安排投资项目61个,涉及30个国家,带动我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成为我国对非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合作模式,获得了众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也受到了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欢迎。如今欧盟也已转换视角,认同中国开发性金融模式的强大生命力,认同中国在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和借鉴中国经验,来弥补欧盟传统对非模式的不足。近年来,为了扩大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开行将规划先行的开发性金融理念推向国际社会,前期与合作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规划、增进共识,有针对性地发掘和构造项目,后期通过融资来落实规划,与合作国政府和企业共同促进项目建设,从高端和前端规避项目风险。迄今为止,开行已经与52个国家签署规划合作协议,开展21项重大跨国、跨区域规划,与瑞典、印度、委内瑞拉等国家的规划合作已纳入双方政府间的高层对话合作机制。

  开行在多项国际重大合作项目中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解决东道国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在前期规划合作的基础上,与这里的政府共同搭建一揽子合作框架,帮助其明确项目建设的重点和优先顺序,整合资源,构建有实力的合作平台,创新项目运作模式,探索形成了政府、企业和金融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社会民生发展相结合,项目合作与金融合作相结合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项目市场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在服务方式上,开行不仅有信贷业务,还有基金、投资、证券、租赁等多种中长期业务功能,能够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满足合作伙伴多元化需求,为开展更深层次的国际金融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仅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空间,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开行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金融平台。

  着力提高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能力。在资源、能源、技术和市场等客观条件约束下,我国要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开行要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和金融的牵引作用,一方面引导我国企业有序参与东道国能源资源开发,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供给;另一方面以国际金融合作带动我国重大装备设备等出口,带动国内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升级转型,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各自为战,在国际市场上相互竞争,不利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开行要加快构建与国内企业的战略联盟,着眼于国家利益整合“走出去”资源,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持续提升。

  着重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合作。我国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些国家与我国有长期、牢固的政治互信和极强的经济互补,在价值观、发展理念上都高度认同中国模式,我国所拥有的城市化、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经验和技术,可以为亚非拉国家提供有效的帮助,亚非拉国家可以通过参与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获取红利,为其自身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动力。同时,就像今天的中国,未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开行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在巩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下大气力拓展亚非拉市场,通过构造带动本土化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合作机制,着力解决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社会瓶颈制约。要将“融资”与“融智”结合起来,推动建立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以金融合作为主导的战略联盟,逐步形成建设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协调、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战略布局,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等建设领域,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低水平发展陷阱”提供强大外部动力。

  大力提升国际业务管理水平。一是明确业务重点。积极推进能源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农林开发、民生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形成重大项目开发、储备、评审与贷款发放的良性滚动。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形成信息对称、管理扁平、工作高效、决策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快在亚太、非洲、中西欧等重点区域设立分支机构,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覆盖全球的国际业务管理体系,增强海外业务拓展和贷后管理能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国际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外金融交流和人才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打造一支能够熟练开展国际业务的金融队伍。四是强化风险管理。建立重点项目关注机制和境外巡查制度,动态跟踪重大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及时研判化解重点国别和行业风险,提升国际业务主动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