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崛起,必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访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
摘要:“十一五”,湖北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湖北大跨越可从哪些方面着力?本刊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
“十一五”,湖北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湖北大跨越可从哪些方面着力?本刊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
《支点》:湖北“十一五”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此您作何评价?
范恒山:“十一五”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新突破的时期。湖北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实力显著增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湖北在全国的地位,而且为湖北“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
《支点》:那么“十二五”,湖北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范恒山:“十二五”是湖北发挥优势、实现突破、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当前,湖北省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够通畅,民生领域发展差距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偏低,产业增值能力受限,人均财力较弱。因此,湖北省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充分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以全面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契机,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支点》:具体而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范恒山:第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适应国际需求结构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力度,改造提升钢铁、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支点》: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在农业方面应有怎样作为?
范恒山:湖北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既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湖北崛起,必须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要推动粮食生产重大工程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构建武汉等现代粮食物流中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棉花、油料、畜牧、水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若干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向纵深发展。
《支点》:在城镇化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范恒山:着力统筹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把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着力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以武汉等大城市为依托,注重发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联接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推动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规划先行,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支点》:您刚才提到湖北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通畅。解决这个问题,湖北该如何发力呢?
范恒山:湖北须着力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湖北省在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作用,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以武汉等城市为重点,统筹城市道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客运专线、区域干线、地区开发性新线和城际客运系统建设,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国道改造和干线公路省际断头路建设,努力提升武汉机场的枢纽地位,积极推进新机场建设。要以长江干线等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核心,完善内河水运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省内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加强城际和城乡交通建设,逐步建立起与人口、经济和城镇布局相适应的区域交通格局。
《支点》:区域协调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也是湖北跨越发展的一大内容。
范恒山:要更好地发挥武汉城市圈增长引擎作用,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实现错位发展,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要增长极。要依托重大交通通道,推进长江中游经济带开发开放,形成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要把支持鄂西等特殊困难地区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为重点,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老路,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
《支点》:在民生领域、体制改革等方面,湖北又该怎样着力?
范恒山:要立足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紧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和基层公共卫生资源比重,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湖北崛起,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增强发展活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公共财政体系。
要发挥湖北省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围绕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与省内、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的开放合作,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建立省际间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
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认真处理好扩内需与稳外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长江航道等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力推进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和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研发机构,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