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大寨情
摘要:流年似水,岁月如歌。邓小平与山西的情缘正是这荏苒时光中一首历久弥新的不老歌。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驰骋太行十年的邓小平,依然对山西有着特殊的一份感情。他多次踏上这块热土——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典型大寨,悉心指导和热切期盼着山西能像战争年代作为战略重地,为全国解放作出重大贡献那样,写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邓小平与山西的情缘正是这荏苒时光中一首历久弥新的不老歌。新中国成立后,曾经驰骋太行十年的邓小平,依然对山西有着特殊的一份感情。他多次踏上这块热土——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典型大寨,悉心指导和热切期盼着山西能像战争年代作为战略重地,为全国解放作出重大贡献那样,写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你们真不容易呀!”
1971年9月林彪折戟沉沙摔死于蒙古温都尔汗后,“文革”中被打倒并于1969年被流放到江西的邓小平,迎来了复出的历史契机。1973年2月,邓小平接到中央让他回京的喜讯后,携家人乘着春回大地的喜气,启程返京。3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4月12日,在中国政坛上沉寂了7年之久的邓小平,同时与周恩来出现在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的宴会上。之后,邓小平开始参加国务院业务会议,行使国务院副总理职权。
1973年6月25日,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再次来到山西,出现在太行山大寨村的虎头山上。此行他是与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农林部副部长肖鹏等,陪同马里共和国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穆萨·特拉奥雷上校一行31人,来到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大寨访问的。太行老区人民再次目睹邓小平饱经风霜的音容笑貌和沉着刚毅的举止神态,从心底里倍感自豪和兴奋。邓小平故土重游,触景生情,当年立马太行的烽火岁月禁不住在他的记忆中鲜活起来,令他感到格外的亲切与高兴。
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和大寨大队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前往阳泉东站迎接邓小平与马里贵宾一行。在从阳泉到大寨的沿途,邓小平等一路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天,整个大寨到处喜气洋洋,村里村外悬挂着欢迎的醒目大幅标语。一大早,全村群众就手持中国国旗、马里国旗、花束和彩带,兴高采烈地聚集在村口迎候。
当邓小平等陪同马里贵宾来到大寨时,锣鼓声、欢呼声、乐曲声响彻了大寨上空。穿着鲜艳服装的青年,扭着秧歌,打着腰鼓,吹起唢呐;一群手捧花篮的女青年载歌载舞,尽情地唱着欢迎贵宾的歌曲:“大红苹果甜又香,送给贵宾尝一尝。颗颗苹果表心意,中马人民情谊长。……”
邓小平身着雪白的短袖衫,一边与特拉奥雷等并排同行着,一边热情地向夹道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并不时地停下来同群众亲切握手。
邓小平一行首先兴致勃勃地登上虎头山,俯瞰大寨,层层梯田和一排排崭新的窑洞、瓦房尽收眼底。看到这里一大片茁壮成长的玉米和谷子长势喜人,邓小平一行啧啧称道,十分高兴。随行的大寨村干部贾承让适时介绍说,大寨去年遭遇了罕见的干旱,但是经过群众的艰苦奋斗,仍然取得了丰收,粮食平均亩产达到997斤。今年又是一春无雨,这些玉米和谷子都是大家一担一担地挑水播种的,现在苗全苗壮,长势很好。在一块谷子地里,特拉奥雷同贾承让亲切交谈了谷子播种和移栽的经验。邓小平还陪同马里贵宾沿途参观了大寨的蓄水池、旱井等水利设施和饲养场。在一眼新打的旱井旁,贵宾详细地了解了旱井的水源和使用方法。
邓小平看了虎头山上的层层大寨田,俯瞰了大寨新农村的新面貌,听了大寨战胜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情况,对大寨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的赞赏:“你们真不容易呀!”一句朴实简短却意味深长的话语,极大地鼓舞了在场的干部、群众。
当贵宾经过大寨学校时,学生们兴奋不已地聚集在校门口,热烈鼓掌欢迎。幼儿园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跑上前来,献上一支支甜美的歌曲。来宾不住地向孩子们招手:“你们好,孩子们!”有时还停下来拉着孩子们的小手,高兴地称赞他们长得可爱。邓小平望着簇拥在身边绽放纯真笑脸的孩子们,依稀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心底的喜悦不觉洋溢于慈祥的脸庞。接着,邓小平一行步入大寨村,走访了村干部和群众家庭。在陈永贵家那两孔窑洞三间瓦房的寻常农家院落里,邓小平随意地坐在凳子上,平易近人地侃侃而谈。他睿智、风趣的话语,竟然引得围他而立的陈永贵的家人一阵开怀大笑。访问群众家庭时,他们同群众一起坐在炕沿上亲切交谈,亲热地拉着家常。热情好客的群众用玉米花、炒瓜子和面饼盛情款待贵宾。
时值中午,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和大寨大队革命委员会设便宴招待了邓小平和马里贵宾一行。饭桌上,贾承让代表群众对贵宾的来访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说:“马里贵宾的来访,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虚心向马里人民学习,向国内外人民学习,争取更大的胜利。”
特拉奥雷接起话题表示感谢,说:“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一切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的方针在大寨得到了实现,这些成就是你们靠双手取得的。”
这天下午,邓小平还陪同马里贵宾与大寨的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宾主之间的交流友好而热烈。邓小平在座谈结束时,不无感慨地说:“大寨20多年来取得的惊人成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预祝大寨取得更大的成绩,”说着,转向特拉奥雷,继续热情恳切地说:“预祝中马友谊万古长青。”
邓小平这次复出不久的山西之行,别有一番沧桑、惊喜与亲切留驻在山西人民的心头。
“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
在毛泽东对邓小平“作个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的提议和“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的评价后不久,即从1975年起,邓小平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邓小平针对当时存在的动乱严重、派性干扰,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国民经济受到很大破坏等情况,坚定而果敢地领导开展了全国的全面整顿工作。短短几个月过去,整顿即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战线的整顿与发展、提高也不例外,备受重视。这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昔阳县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的37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邓小平、华国锋、陈锡联、陈永贵、吴桂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共中央在山西召开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交流全国各地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经验和农业机械化的经验,研究普及大寨式的县、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动员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尽快把我国的农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9月15日,邓小平轻车简从,从石家庄乘火车抵达阳泉,再转乘汽车到达昔阳。到阳泉车站前来迎接邓小平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和昔阳县委负责人王金籽等。邓小平神态安详地步下火车,环顾一下阳泉车站,看到依旧是记忆中的老样子,对着陈永贵,不由地感叹道:“这里太古旧、太古旧了!”转身话锋一转,又对王谦说:“不要怕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要把领导班子整顿好,关键是用好人!”
江青先邓小平一步,于9月8日带着50多名随行人员提前来到大寨。9月12日,她在大寨礼堂接见了大寨全体干部和群众,并作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评《水浒》报告,指责中央有人架空毛主席,蛊惑人心。
大会于9月15日上午9时在昔阳县拖拉机厂正式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主持开幕式,陈永贵致开幕词。当华国锋宣布由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重要讲话时,整个会场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尽管邓小平几次摆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但人们按捺不住心头汹涌的激动,掌声雷鸣般经久不息。不少刚被“解放”出来的老干部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如此动情的场面,使一惯沉稳、冷静和极其理智的邓小平也多少显得有点激动,他干脆推开讲稿,胸有成竹地开始了他的讲话。他一口气讲了全国农业的形势,讲了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成绩,讲了昔阳的变化,讲了普及大寨县的任务……他滔滔不绝地讲了长达一个多小时。
邓小平开宗明义地讲到:“这个会议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一次重要的会议。来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是最多的,是仅次于七千人大会的这样一个会议。”“这次会议涉及的问题,虽然不像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那样全面,但就实现25年的目标来说,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仅次于那次会议,或相当于那次会议。”如果说这是邓小平对这次会议的评价,倒不如说是他对这次会议的期望,殷切期望这次会议能够像1962年七千人大会那样,在纠正“左”的错误上起到好的作用。
邓小平首先强调了四届人大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也就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他说:形势大好,形势逼人。二十五年来,在农业方面,我们由过去旧中国的半饥饿状态做到了粮食刚够吃,这件事情不可小视,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在工业方面,我们也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尽管有了这个基础,但我们还很穷、很落后,不管是工业、农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形势好,大有希望,但是,头脑要清醒,要鼓干劲,不仅路线要正确,而且要政策正确,方法正确。周总理在四届人大讲了毛主席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就是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明年起,二十五年,我们赌了咒,发了誓,要干这么一件伟大的工作,这真正够得上是雄心壮志。我们相信大家能够办到,但是不要以为轻而易举。
接下来,邓小平着重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四个现代化比较起来,更加费劲的是农业现代化,也就是说,关键是农业现代化。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农业是基础,不管工业发展得怎么快,不管我们科学技术的水平提高到怎么样,要有农业这个基础的发展,才能推动另外三个现代化的前进。如果农业搞得不好,很可能拉了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他要求全国各地,“省委要抓农业,工业越发达的地区越要抓农业,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
邓小平还讲到整顿的问题。他指出,全国都存在着各方面的整顿问题。军队要整顿,这是毛主席指示的。
毛主席讲,军队要整顿,地方要整顿,地方又有好多方面。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商业也要整顿,文化教育也要整顿,科学技术队伍也要整顿。文艺,毛主席叫调整,实际上也就是整顿。他强调说:“各方面工作都要整顿。”
讲到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情况和普及大寨式的县的任务时,一向尊重客观实际且敢于揭露问题的邓小平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我们现在积了多少粮?……全国还有部分县、地区,粮食产量还不如解放初期!”邓小平讲到这里,江青冷着面孔插话说:“不能那么说,那只是个别的!”邓小平马上不动声色地严肃指出:“个别的也是不得了的事呀!就是个别的,也是值得很好注意的事!”并进一步补充道:“据国家统计,我们全国农业产值按人口计算平均一百二十四元,最低的贵州,倒数第一,只有六十几块;四川倒数第二,九十几块。这行吗?类似四川一百左右的还有好几个省。”讲到这里,邓小平略作停顿,发人深省地一字一顿接着说下去:“这是讲产值,还不等于社员收入。社员收入有的很少,有的还倒欠帐。这种状况,我们能满意吗?”面对邓小平摆事实、讲道理的坦然陈述,江青理屈词穷,不敢再贸然回应,只好默不作声了。
邓小平谈到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重要性时,进一步指出:“我跟外宾吹过,全国只要有1/3的地方赶上大寨和昔阳县,我们的粮食就没地方搁了。据说现在全国有300个县学大寨程度不同地比较好;但是,这300个县是不是都能像大寨那样,二十五年如一日?全国2200个县才有300个县,太少了……现在的问题是要求有更多大寨式的县。”
邓小平对如何学大寨的讲法耐人寻味。他强调学大寨“要真学,不要假学,不要半真半假地学。真学,关键在领导。真学就表现在学到了,回去就老老实实地干。苦干、实干,不怕流汗,永远前进。”他提出一个学大寨的标准:“把手拿出来比嘛,手一比就知道了嘛,手上有没有茧?”这句话被不少会议代表概括为:用实际行动学大寨,要一身汗,一身泥,一手茧。邓小平力图打破“左”的帮派用人体系,他向在座的各级领导提出:“要把那些思想好、联系群众、能够带头干,能够艰苦奋斗的人提起来,不管过去是这一派那一派,不管过去犯了什么错误。要从省里到地、县、公社、队,层层都要选好人,选好人就有希望。天天空喊学大寨,是没有希望的。”
最后,邓小平满怀深情地嘱咐与会者:“我希望3000多名代表都要真学,就是这300个先进县的代表,也要采取这种态度。即使赶上了大寨、昔阳的地方,也要继续认真地学。大寨、昔阳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满足自己,我们要用不断革命的精神来学大寨。”
邓小平的这场讲话,字字千斤,句句在理,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场讲话,可以看作整顿展开后他在农业领域的一次思想动员,表明了他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扭转全国局面的决心。
邓小平讲话结束后,对农业一窍不通的江青不甘心就此罢休,不顾会议没有安排她讲话的程序,又信口胡扯评《水浒》的问题,并在开幕式一结束就提出要印发她的讲话,放她的评《水浒》的录音。出乎江青意料的是,会议在26日下发了经毛泽东批准的邓小平的讲话,并进行讨论,却未下发她的讲话。原来,对于江青的无理要求,邓小平和华国锋先后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得知江青在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表现后,斥责江青的讲话是:“放屁,文不对题。”并指示:“稿子不要发,录音不要放,讲话不要印。”毛泽东的这些批示,给江青以当头棒喝。
开幕式后的9月16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参观了大寨和昔阳县改造山河的成就。邓小平等登上大寨虎头山,兴致盎然地视察了大寨近些年新修的“人造平原”和新建的水利工程。
9月20日,会议转至北京继续举行。邓小平就此结束了建国后他有生之年中最后一次山西行,给山西人民留足了丰富而难忘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