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焦作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加快,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焦作作为一个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在成功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上,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拉长产业链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焦作的传统产业大多属于能源、原材料加工产业,产业链条短,终端产品少,附加值不高。我们在认真研究分析国际国内产业布局以及我市产业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在拉长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实现了五大转变,壮大了五大支柱产业。一是单一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的转变。利用晋煤、焦水的优势组合,建设改造了焦作电厂、丹河电厂等,壮大了能源产业。二是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的转变。通过狠抓以轮胎为主的橡胶化工,发展了钛白粉、纳米锆等精细化工和丙烯酰胺等生物化工,推进了PVC管材、层状结晶二硅酸纳等氯碱深加工项目,壮大了化工产业。三是铝锭向铝材深加工的转变。先后投资30多亿元,实施了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280KA槽电解铝、30万吨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等一批国家级技术改造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形成年产175万吨氧化铝、46万吨电解铝、7万吨铝材、200万只铝合金轮毂的生产能力,壮大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产业。四是单一煤矿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汽车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转变。通过重点发展农用机械、汽车配件、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等产品体系,壮大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五是农副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转变。建成了河南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第二大方便面生产企业和第二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主导产品也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2006年,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20.2亿元,拉动工业增长13.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中心环节。我们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掌握核心技术。中铝中州分公司相继开发出强化烧结法、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氟多和佰利联两家企业因拥有核心技术,成为我国冰晶石和硫酸铝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二是实施名牌战略。截止目前,我们共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9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3个,河南省优质产品29个,河南省免检产品19个。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河阳牌”汽缸套成为行业第一品牌,一举成为美国康明斯公司在中国惟一的汽缸套供应商,并成功进入美国福特公司和德国BZER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成为亚洲内燃机行业的最大企业。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和帮助全市65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佰利联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纳米氧化锆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几年来,市级投入科技三项费用5000多万元,支持开发新产品150余个,有100多个新产品投产见效。市财政每年拨款3000万元专项用于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华飞电子原是一个仅有10名科研人员的煤矿研究所,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先后开发出一系列矿井提升控制设备,发展成为拥有220名员工、110名科技人员,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焦作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产品155个。全市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4%。
节能减排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实现节能减排,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一是在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先后实施了煤矸石粉煤灰制砖、电石泥炉底渣硫酸渣替代水泥原材料、煤矸石发电、粉煤灰轻质砌块、矿井瓦斯气、矿井水等一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目前已形成了15家循环经济骨干企业、50家综合利用企业、两个循环经济核心企业,以及4个循环经济链条,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框架。2006年,利用工业废渣450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5%。每年利用矿井瓦斯气约1400万立方米,回收利用矿井水3600万立方米。近年来,焦煤集团利用煤矸石285万吨,粉煤灰40万吨,瓦斯气5600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煤62.5万吨,减少耕地占用200亩,发电26.2亿千瓦时,生产煤矸砖6亿块,水泥200万吨。二是依托北部山区,规划建设了5个配套半径小、规模合理、竞争力强的工业集聚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向园区聚集,达到了产业集中和集约用地的目的。三是清理污染和能源浪费企业。先后实施“关闭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治理一批”等“四个一批”工程,以及“露天煤场清理、小锅炉关闭、餐饮门店改清洁能源、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治理”等四个“飓风行动”,共关闭406家重污染企业,淘汰了203项落后生产装备。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削减4.7%,化学需氧量削减0.9%,全年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1天,比例达到79.7%;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手段。我们在认真分析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的基础上,引导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强化产业内部的资源聚集,打造产业的规模优势。为做大焦作万方和风神股份这两家上市公司,我们按照“以股权换发展”的思路,推动焦作万方集团与中国铝业公司实现股权转让,促成了风神轮胎与中国昊华集团的合作。为做强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等支柱产业,我们促成中原内配公司与英国GKN集团、宇航化工有限公司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焦作华泰陶瓷有限公司与美国天山公司、纳士科技与宝钢的合作,吸引了韩国电力公社在焦作投资电力项目。为做优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我们引进了蒙牛乳业、深圳健康元药业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我们还引导和帮助那些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长期处于亏损和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寻找战略投资者,实现了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金龙电缆有限公司的合作,沁澳铝业有限公司与神火集团的合作,盘活了存量资产,使原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全市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的项目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占全市工业新增销售收入的23%。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有效整合了我市企业的现有资源,开拓了国内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综合配套,加速了我市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市企业家队伍缺乏战略思维、现代管理知识、市场驾驭能力、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培养、教育的力度,使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一是狠抓培训。除定期组织企业家到北大、清华、青岛海尔公司等地进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培训的同时,还经常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我市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讲授和传递国家产业政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搭建平台。成立了全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成立了冶金、能源、化工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轻纺、信息产业等行业协会,架起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促进各行业发展和企业相互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管理。积极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突出贡献者等评选活动。市财政拿出巨资对优秀企业家进行重奖,激发他们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总结推广了市移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风神轮胎、昊华宇航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和扶持各类企业充分挖掘管理的潜力,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作者:中共河南省焦作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