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努力打造自主品牌

2006-02-15 10:10 求是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深刻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拥有一批自主品牌,是掌握核心技术、专有技术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致力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深刻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拥有一批自主品牌,是掌握核心技术、专有技术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致力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积极实施大企业品牌带动战略

山东大企业比较多,知名品牌比较多。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154户大型工业企业中,山东有279家。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9个,驰名商标47个,海尔进入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增强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确定了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三个一批”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大企业的品牌战略。一是以高新技术提升大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自主创新成果。2004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028项,其中获国家奖励21项。海信集团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芯片“信芯”,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世界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这两项成果被列为2005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我们还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在机械装备、造纸轻工、医药化工、纺织化纤、建材等支柱行业,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智能控制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载体作用。近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以1000多亿元的增幅递增,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二是在大企业中普遍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全省企业共建立技术中心274个,其中国家级44个。目前,全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有60%是这些技术中心创造的。烟台万华集团在引进国外年产1万吨MDI(异氰酸酯)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由企业研发中心经过多年攻关,掌握了年产16万吨的制造技术和装备,使我国成为继德、英、美、日之后第五个真正拥有该项核心技术的国家。三是加大研发投入。全省技术创新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高于3%,20家大型企业集团的研发投入已占全省企业研发经费的80%以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引进斯泰尔发动机的基础上,投入研发资金2亿多元,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大型企业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济钢集团钢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10年增长了近5倍,同期吨钢综合耗水降低了77%,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42%。鲁北化工集团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循环利用资源,达到了零排放。

二、加快推进农业知名品牌建设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始终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在稳定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品牌农业,涌现出烟台水果、山区干果、寿光蔬菜、胶东海珍品等一批农业知名品牌,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达到1114个。2005年全省粮食总产3917.4万吨,增长11.4%;农产品出口70亿美元,占全国的26.4%。一是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农业良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我省连续11年共投入3.6亿元,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创新和引进种质资源3000余份,培育新的种系270多个,培育的小麦、玉米、花生等新品种均创造过全国最高单产记录。山东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由农民育种专家李登海选育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面积2.26亿亩,连续四次创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二是建设“海上山东”。我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海带、对虾、扇贝养殖为重点,以海洋科技创新三次推进了全国海水养殖业的较快发展。近年来,又以鱼类养殖为标志,加快了海洋农牧化进程。我省还积极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以有效提高我国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业110”和科技特派员等多种技术推广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目前,我省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57家,其中国家级的45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000多亿元,带动农户980万户。诸城外贸、烟台龙大、聊城凤翔等150家龙头企业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我省还高度重视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和动物检疫防治体系。2004年和2005年,我省比较有效地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三、努力构建自主品牌的创新体系

我们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目标,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我们先后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连续14年举办综合性产学研洽谈会,全省90%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共推出合作项目近3万个,达成合作协议2000多项,有18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多层次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丛林集团与西安、上海等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投资2.25亿元共同研制了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全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3000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9家,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863产业化基地、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各14家,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省区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健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够大,科研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科技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技投入不足等。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增强“三个意识”,即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实施“三个带动”,即高新技术带动、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带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带动;提高“三个能力”,即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营造“三个环境”,即社会舆论环境、体制机制环境、政策人才环境;推进“三个转变”,即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要推动经济发展向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关键要在“好”字上狠下功夫,见到效果,努力做到发展速度与效益、结构、后劲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相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