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农村改革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5-06-09 23:53 海南省人民政府

摘要: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单位:《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讨论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府〔2005〕67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讨论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六月九日

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受到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被列为全国科技创新模式的典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及省委四届四次会议精神,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海南省科技厅、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省信息产业局、海南省通信管理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文关于印发《海南省农业科技服务“110”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琼科<2004>2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2004年1号文件精神,以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科技为主要服务内容,以“110”的负责精神与快速反应作风为准则,以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全面开展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工作,推动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我市农业科技服务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措施,指导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全市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动员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领导小组机构:

组 长:陆志远(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副组长:陈马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方中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 员:石 福(市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

王宏良(市农业局局长)

黎月鹏(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袁海青(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霍 忠(三亚电信局局长)

黄魁林(市河东区主任)

李诗华(市河西区主任)

曾 文(海棠湾镇镇长)

李 骥(田独镇镇长)

吴天直(凤凰镇镇长)

张作壮(天涯镇镇长)

陈玉新(崖城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农业科技服务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内(地址:市人民政府第二办公楼1104室)

办公室主任:石 福(兼)

办公室副主任:曹 兵(市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副局长)

三、运作方式

市政府加以引导,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基地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机制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市场性经营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区域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四、主要工作

(一)建立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网络系统

1、成立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

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领导小组机构领导成员兼市农业

科技服务“110”指挥中心机构领导成员。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石福、办公室副主任:曹兵),负责全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内(地址:市人民政府第二办公楼1104室)。各区、镇相应的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机构,由区、镇负责,并以区、镇农技推广机构或农资服务企业为主设立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各服务站根据服务区域的需要,可建立若干个服务网点。

2、服务站的选择与建立

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是农业科技服务“110”网络系统的主要构架,是实现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场所。各区、镇、农场和农资企业的农业、渔业、林业技术服务机构,都可以承担农业科技服务“110”的工作。采用竞争协作机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鼓励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资企业、专业协会、饲料厂商等机构,以公平竞争的形式参与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由市政府、各镇政府给予专项资金引导扶持。

根据我市的行政区划和作物布局特点,计划主要设立河东站、河西站、海棠湾站、田独站、凤凰站、天涯站、崖城站、荔枝沟站、林旺站、梅山站、南滨站、立才站、南田站、南新站、南岛站等15个服务站。各服务站统一要求如下:

(1)各服务站应悬挂和服务人员应佩戴(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统一标志。

(2)各服务站应安装统一规格的(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信息板和制度牌。

(3)各服务站的专用交通工具等硬件设备应统一粘贴(三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标志。

3、服务站的硬件配备

(1)各服务站与市指挥中心的通讯指挥联网系统。

(2)各站配备信息发布广告栏,智能化农业技术信息软件。

(3)主要服务站应配备电脑、电视机、VCD机、显微镜、电话。

(4)为了方便管理和快速服务,指挥中心办公室需要配备一辆农业科技服务“110”专用车,服务于本系统所有服务站。各服务站需要配备两部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二)农业科技服务“110”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

1、农业科技服务“110”技术专家团的建设

由市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会同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协等部门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等组成技术服务专家团。不断吸纳涉农企业、技术协会、台资企业、农科院校、国营农场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和农民技术员、农村技术能人都到服务网络中来。各区管委会、镇政府组织当地农、渔、林技术人员以及农村技术能人组成区、镇技术服务队开展服务,使农业科技服务“110”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贴近农村,快速高效,服务于民。

2、加强服务站技术人员的培训

由指挥中心组织技术专家团定期对各服务站的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知识培训,或以技术讲座、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技术交流(每年两次),以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服务“110”系统的服务质量。

3、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科技服务“110”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也是我市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途径。市广播电视台、三亚晨报等媒体和市政府网站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这项系统工程的宗旨、作用。同时,要利用会议、墙报、横幅、音像以及各种科技活动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以及各种民间组织投入到这项系统工程中来,做到全市农村家喻户晓。

五、服务内容

(一)农业科技快速服务

农民通过农业科技服务“110”热线把所遇到问题反映到就近的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站技术人员可通过如下方式给予解决:

1、服务站技术人员对来电、来访、来信的农民给予及时服务指导,解答技术难题,开出指导解决问题的药方。根据需要,可派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指导,处理具体问题。

[page]

2、服务站的技术人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智能农业网、市政府网或专线电话把问题向市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求助。市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通过网络或电话给予帮助解决。根据需要,也可以派专家团人员到实地帮助解决问题。

(二)开展科学普及

1、利用农业技术VCD光盘在电视台或各区、镇人流量集中的广场、市场、茶店、饭店滚动播放;

2、利用各区、镇赶集时间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或村庄定期发放各种相关的科普小册子、技术资料;

3、在各服务站设立科普宣传小区,购置、摆放各种技术图书、资料、报刊供农民查阅;

4、定期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传授专项技能,如种养、正确用药、合理施肥、采集网上农业技术信息等。

(三)农业技术培训

由市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会同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科协等部门,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技术专家团成员定期采用课堂讲座、实地讲解、试验示范等开展技术培训活动,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解答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问题。同时,印发生动、易懂的作物栽培资料,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生产。

(四)建立市农业科技服务“110”系统信息平台

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各服务站,通过问卷、抽样等方法或利用社会力量调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利用电脑进行分类整理后,以报告的形式向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办公室汇报,并在农业科技服务“110”的网页上发布。市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技术协会、农民等查阅信息后,可以做出相应的信息反馈。

1、农业技术信息:农业生产中的新方法、小窍门、病虫害及防治、科学施肥、灌溉技术等信息。

2、新品种信息:良种良苗、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生产、分布及市场等信息。

3、农产品信息:各种农产品的预期产量、上市时间、价位及供求信息。

4、农资信息:适合本地区的好肥料、农药、叶面肥、农具等信息。

5、农业动态信息:最新农业政策、趋势、动态等信息。

六、协调管理

(一)建立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

市政府各部门和各区、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整合资源,采取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科技部门主要负责科技普及、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发布、科技下乡,组织农业、渔业、林业等专家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农村经济和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乡镇企业、饲料工业、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运销、农村扶贫等农业相关信息服务;海洋与渔业部门主要负责开展海洋与渔业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等相关信息服务;市科协主要负责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技普及、农民技术协会等工作;市电信局主要负责开展与电信相关的通讯服务;各区、镇主要协调好指挥中心和各服务站的指导监管工作。做到多部门参与、统一调动全市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快速的技术与信息服务。

(二)加强监管、务求实效。制订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相关的制度:硬件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农业科技服务“110”建设要求、工作制度、人员考核制度。指挥中心每季度要对各服务站点的工作效能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和奖励,抓好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保障沟通渠道的畅通

1、引导、调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之间、各服务站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技术、经验交流。

2、在指挥中心办公室的协调下,定期举行技术人员、服务站负责人、技术专家团成员、生产厂商及购销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内部技术、信息、经验座谈会,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四)监督与考核。加强对各服务站及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定合适的考核方法,并在服务队伍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淘汰、更新效能低的服务站和技术服务人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五)经费保障。市财政应列出专项经费,作为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启动经费和每年的正常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增添仪器设备、印发资料、交通费用、通讯费用、技术专家补助、技术培训等方面。各区、镇、各部门也要重视这项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经费和服务场地等问题。

七、工作进度

1、2005年6月:建起首批海棠湾、田独、南滨、南田、荔枝沟、凤凰、天涯、崖城等八个示范站的建设工作。

(1)、配好必备的工作硬件(包括服务站的工作场地);

(2)、建立基层服务站技术人员队伍;

(3)、配备智能化农业技术软件和建立信息平台。

2、开通市农业科技服务″110″全省统一电话:9631100

3、建立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专家团。

4、在市政府网站上链接省内外主要的涉农网站。

八、经费预算

(一)硬件费用合计:529,000元

1、市农业科技服务″110″专用车一辆:100,000元

2、各服务站配备摩托车二辆:5000*30=150,000元

3、指挥中心配备教学投影机一套:50,000元

4、指挥中心培训室配备桌椅30套:500*30=15,000元

5、指挥中心配备电脑一台:6,000元

6、指挥中心配备数码相机一部:3,000元

7、指导中心制作的制度和标志牌等:5,000元

8、各服务站配备电脑15台:6000*15=90,000元

9、各服务站配备电视机15台:2000*15=30,000元

10、各服务站配备VCD机15台:1500*15=22,000元

11、各服务站配备显微镜15台:2500*15=37,500元

12、各服务站的标志牌和工作制度牌:2000*15=30,000元

(二)每年正常工作经费合计:200,000元

1、车辆年汽油费:10,000元/年

2、农技资料费:40,000元/年

(1)、宣传印刷品及技术服务专家通讯名片消耗性物品:20,000元/年

(2)、实用技术资料小册子:20,000元/年

3、农技培训费:30,000元/年

4、专家讲课及出诊补助费:20,000元/年

5、各站的交通、通讯补贴费:2000×15=30,000元/年

6、农技服务专家团人员通讯补贴费:20,000元/年

7、参加省的会议和培训费用:20,000元/年

8、指挥中心召开的会议费用:20,000元/年

9、每年度各服务站的评比奖励费用:10,000元/年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