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与会者:评说常修泽教授《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会议”精神致敬》
摘要:常修泽教授系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参加者。28年后,在2012年9月15日新一届莫干山会议的开幕式上,常修泽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会议”精神致敬》的讲话。此讲话引起新老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强烈反应。常教授本人和有关资料收集者一直保留这些反应的书面资料,未予公开。值此,2014年9月18——20日,在隆重纪念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30周年之际,现征得常修泽教授同意,将两年前的反应资料公开,并附常先生《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会议”精神致敬》原文,以资纪念。
[按]常修泽教授系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参加者。28年后,在2012年9月15日新一届莫干山会议的开幕式上,常修泽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会议”精神致敬》的讲话。此讲话引起新老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强烈反应。常教授本人和有关资料收集者一直保留这些反应的书面资料,未予公开。值此,2014年9月18——20日,在隆重纪念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30周年之际,现征得常修泽教授同意,将两年前的反应资料公开,并附常先生《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会议”精神致敬》原文,以资纪念。
一、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反应
1,修泽兄,你在莫干山上激情洋溢的讲话,会留为新莫干山会议的一段佳话。你概括的莫干山会议精神,特别是“时代责任精神”,是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莫干山会议”的精髓。
中国的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时代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参与和推动。
——王小鲁(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中国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致常修泽教授:真情自有好文章。向你致敬。
——张维迎(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修泽兄:你讲的很棒,令人感动、感慨、感叹!谢谢你代表我们大家的表达!我近日在尼泊尔,找时间再聚。
——杜厦(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青年学者,《中青年经济论坛》发起人之一,中国及加拿大著名实业家)
4,致常修泽同志:一股新风扑面来。
——贾春峰(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
5,“莫干山会议”是中国改革史上一件大事。当时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拨人,一拨是北京的,像朱嘉明、黄江南、华生、张少杰等等,这拨人非常活跃,他们是中央集团军;第二拨是修泽兄等南开“四条汉子”,杜厦、李罗力、金岩石、常修泽,他们在这次会崭露头角。
时隔28年,这次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为主,开“第二次莫干山会议”,常教授在开幕式上代表我们那些老的参加会议的人致词,讲的非常精彩、动情。他在会议后面的论坛“主题发言”也很有深度。
所以,我就请常修泽教授多留一天,到我们这里给大家讲讲他精彩的思想,也给我们开开脑筋,同时就有关问题共同讨论。
_____姚先国(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6、常老师:谢谢您记录并评述了“莫干山会议”!
上世纪80年代,是我人生最为重要、充满追求和激情的年代,80年代的经历,留给我终生的财富。特别是参加了“莫干山会议”,成为我学术人生的新起点。
可惜我当年的资料没有保存,只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欣喜您弥补了我的这一缺憾,帮我保留和更为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经历。特致深挚的敬意和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28年。聊以自慰的是,我一直初衷未改,仍然在坚守学术人生。
张素芳(1984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求是》杂志编审)
二、2012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的反应
7.修泽兄:
你的发言一是“情”,对故人情真意切。这既是尊重历史的学品,也是有情有义的人品;
二是“胆”,发出“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包容他们。”
一个情和一个胆,为此,我们感谢你。
——柳红(2012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独立学者,作家,《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书作者)
8、常教授:在此,我要特别对您此次莫干山会议的讲话,以及显露出来的真性情,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您是名副其实的“翘楚”!我必“相随”!谢谢您!
_____盛思鑫(2012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博士,咨询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员)
9、常教授的发言,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他不仅表达了80年代青年的心声,我认为也表达了新时代青年的心声,那就是青年人要勇于为改革担当,要有使命感,要努力为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贡献力量。
——聂辉华(2012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10,常教授《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会议精神》的讲话,在理论界发出了新阶段”改革的声音”,激励我们青年科研人员,发扬“莫干山会议”的历史担当精神,研究新问题,真诚地履行“学术报国”的职责,在中国改革的征程上,而今迈步再出发!
——许生(2012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博士,副研究员)
11,常老师:十分感谢。诚望您如有类似重要会议请通知我,以便我能有充分准备与会,成为建设性的一份子。
——邓宏图(2012年莫干山会议参加者,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社会知名学者
12、莫干山会议的讲话录音稿已读,深深感染了我这个经济学的外行,很好。
这个时候,这个场合,在大会发言,是很容易说成“拜年话”的;你回顾了历史,弘扬了精神,表达了愿景,有内容,无空话,很得体。而且在字里行间,始终贯穿着你所坚持的学术原则。
此外,作为搞文学的我,尤其欣赏你讲话的感情色彩。
——夏康达(文学评论家,天津师大中文系前系主任,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
13、修泽教授的文章,把莫干山会议精神提炼为:时代责任精神、公平竞争精神、自由争鸣精神和“官”“学”互动精神几个方面,抓住了会议成功的根本,具有普适意义。
应当结合变化了的实际,加以深入讨论,大力弘扬。
——奚广庆(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原司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4、常修泽教授的文章,首次提出了“莫干山会议精神”这一新的理论命题,概括四个方面的“莫干山精神”;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不管时代如何改变,“莫干山精神”不能变!
——朱巧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5,修泽兄:我去了斐济度假,昨天回到了奥克兰.看到您的讲话报告,太感人和精彩了,为此自豪。很盼望您的到来。
——万赢(新西兰华商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6,常老师,莫干山会议演讲在南开的年青老师和博士生中影响很大,我已让研究院上网。并告知谷书堂老师及各位同窗,他们也颇有感触并受到鼓舞。
——周立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7,深深地被吸引和感染。对国家的责任、对民生的关注等,都让我折服。可惜现在这样忧国忧民的人太少了。
——唐明琴(广东金融学院教授,现代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18,修泽兄:大文已奉读,深为拜服。莫干山讲话尤为令人动容。
周为民(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学习时报》原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