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14-08-22 00:42

摘要:这个“决议”是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起草的。从1980年3月到1981到6月,邓小平就“决议”的起草问题共作过17次重要的谈话,为“决议”的最终形成付出了他的智慧和心血。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预备会议上,邓小平表达了他对“决议”稿子的看法,指出: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核心问题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稿子的分寸是掌握的好的。我们这次强调恰如其分。

一、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

毛泽东逝世后,世界关注着中国。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开始拨乱反正。“拨乱”就是要拨“文化大革命”之乱,就是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就不可避免地触及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批邓”的问题;“天安门事件”问题;“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其中,核心问题是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评价问题。这是国内外部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是无法回避的,而且不应回避的重大原则问题。

邓小平在11月25日、26日、27日接见外宾和听取有关汇报时,反复强调要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问题。邓小平说:毛主席的旗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旗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现在,有人提出一些历史问题,有些历史问题要解决,不解决就会使很多人背包揪,不能轻装前进。有些历史问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不能勉强去解决。有些事件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不了的,让下代人去解决,时间越远越看得清楚。有些问题可以讲清楚,有些问题一下子讲不清楚,硬要去扯,分散党和人民的注意力,不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一些外国人问邓小平对毛主席的评价,可不可以像对斯大林那样三七开时,邓小平肯定地说,不能这样讲。党中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干赫鲁晓夫那样的事。邓小平特别指出:毛泽东同志对中国人民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人民很可能还要在黑暗中苦斗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同时指出:“毛主席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我们不能要求伟大领袖、伟大人物、思想家没有缺点错误,那样要求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讲马克思、列宁写文章就经常自己修改嘛。对毛主席的缺点错误,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在党内还是讲一讲好。”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向全党提出要讲毛主席的缺点错误。

对“文化大革命”和毛主席的评价要不要马上做,党中央和邓小平都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说:“最近国际国内都很关心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他再次肯定了毛泽东的功绩,指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他同时指出:“当然,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领导和教育全体党员、全军指战员、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

邓小平提出,“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

二、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在实际工作中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党内外的思想也空前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一方面,党内有一部分人受“左”倾思想的束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极少数人利用党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机,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把党的错误加以极端的夸大,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恶毒攻击毛泽东同志。党内也有极少数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在党揭露和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时,思想发生动摇。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必将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的总结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就包括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一生为中国人民做出不朽的贡献,但毛泽东同任何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

为了从根本上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真正掌握拨乱反正的主动权,邓小平认为,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党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因此,应该“拿出一个东西来”,对建国30年来党的历史作出科学的总结,对“文化大革命”作出评价,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澄清人们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邓小平说,很显然,人们“都在等。从国内来说,党内党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个东西来,重大的问题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国际上也在等。人们看中国,怀疑我们安定团结的局面,其中也也括这个文件拿得出来拿不出来,早拿出来晚拿出来。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

3月19日,邓小平约请胡乔木、邓力群等人谈话。

邓小平说,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传达下去以后,一部分人思想相当混乱。有的反对给刘少奇平反,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毛泽东思想;有的则认为,既然给刘少奇同志平反,就说明毛泽东思想错了。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好的,必须澄清这些混乱思想。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他说,还是过去的话,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对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总的要求,或者说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这么三条。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邓小平要求“要尽快搞出个稿子来”。

三、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核心问题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稿子的分寸是掌握的好的。

根据邓小平的总的指导思想,起草小组很快将修改后的提纲再送邓小平审阅。

4月1日,邓小平把胡耀邦等人召来,谈了对修改后的提纲的意见。他重点还是强调要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他说,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人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人都止确,只有一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他说,决议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证,加以阐述,加以概括。

8月21、23日,邓小平在中南海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在回答“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时,邓小平说“永远要保留下去。”“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共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磨砂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6月22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举行预备会议,对“决议”稿进行第四轮大的讨论。邓小平再次探了他对“决议”稿子的看法,指出:总的来说,这个决议是个好决议,核心问题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稿子的分寸是掌握的好的。我们这次强调恰如其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工作胜利完成。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