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剑涛:岭南人文精神与广东改革高度契合
摘要:岭南人文精神中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铸就的文化品格,使广东的改革开放如虎添翼,显示了现代中国的发展状态与精神气象。岭南人文精神之于广东改革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努力探索,继续突围永立潮头成为中国发展的排头兵,激发广东人放眼世界的胸怀与气度,继续为中国深度的综合体制改革提供新鲜有效的经验。
当代广东精神的特质不仅与商业活动紧密相连,沿着经济发展的轨迹而得以凸显,也与其人文精神一脉相承。人文精神是历史沉积的产物,要寻找它的根源就有必要沿着历史——时间的线索来进行,如此才足以挖掘出古为今用的宝贵人文资源。
岭南地区的人文包容性一以贯之传承至今
一般来说,古人习惯将南岭山脉以南的一带称为南蛮之地,却恰恰因为地理上的边缘化、政治的相对独立性,造就了这一地区免于对中原的过分依赖,而敢于独当一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当中原与岭南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后,两个区域的相互交流日渐增多。中原的几批南迁民众、岭南的驻军与当地的越族人通婚,使得岭南成为一个民族融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体系相互渗透,形成水乳交融的局面。岭南地区的人文包容性也因此得以形成并一以贯之、传承至今。另一方面,海上交易的持续繁荣,广东成为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为岭南地区积累的全国文化经验增添了世界文化感受,重商与务实的岭南文化不仅就此夯实了历史基础,而且因为与世界的紧密,直接向世界开启了中国人的心门。
升华传统人文精神,奠立现代人文底蕴
近代的广东经历了深重的内忧外患。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枢纽,广东人对内外交困的体会尤为深切。广东人在这样的历史巨变面前,率先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升华传统人文精神,奠立现代人文底蕴。为世人所熟悉的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百日维新,试图模仿西方国家的制度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的倡导下,广东设立了译馆翻译西方书籍,引进现代思想。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派发起的几次大型起义,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试图改变当时中国的疲弱政治态势。在历史的演变中,广东人将古典人文积淀与现代人文精髓融进时代进程,敢于打破桎梏、率先创新、挑战传统的现代气质就此形成。而这种精神气质,正是当代广东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观念性因素。勇于求新的精神气质的塑成,不仅与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还与岭南人不甘落后挨打、不服输的倔劲儿关联,更与岭南人在历史经验中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善于交流、善于学习的习性有关。在危难重重的近代中国,广东这些人文精神气质在压力下愈发凸显,并作为一股精神潮流涌向全国各地,成为引领国家走向现代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使岭南人文精神重新焕发光彩
1978年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是岭南人文精神重新焕发光彩的重要契机。扭转此前广东生活水平低下的颓势,突破旧有政治经济体制框架的约束,开拓国家发展的崭新局面,是国家赋予广东的重大使命与责任。一方面,借助经济特区等优惠政策的东风,岭南人文精神中敢为天下先、敢于打破桎梏、挑战旧观念旧制度的气魄再次被激发出来。广东人率先利用较高的经济自主权,大胆变革产业结构,大量吸引外资,努力搞活国民经济,使广东一跃成为改革浪潮中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另一方面,这种精神气质成为推进国家现代转变的强大动力。在改革开放中,广东“先行一步”启动了中国人的现代思维,激活了整个民族的现代能量。岭南人文精神中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铸就的文化品格,使广东的改革开放如虎添翼,显示了现代中国的发展状态与精神气象。
岭南人文精神之于广东改革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迎来了第30个年头。无疑,今天广东受到了其他地区强有力的挑战。恰当此时,有着悠久深厚历史的岭南人文精神成为广东“突围而出”的深厚精神资源。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浪潮率先在广东能够如火如荼地开展,与广东人善于在积累历史智慧的基础上创新求变的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其实,在梳理岭南人文精神的历史脉络中,岭南人文精神之于广东改革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努力探索,继续突围永立潮头成为中国发展的排头兵,激发广东人放眼世界的胸怀与气度,继续为中国深度的综合体制改革提供新鲜有效的经验。这种持续的国家发展引导能力,正是岭南人文精神与广东改革高度契合并发挥出极大效能的恒久价值证明。
(任剑涛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