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市场体系

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2005-09-15 15:06 求是

摘要: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平稳快速增长之中。为了把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务求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平稳快速增长之中。为了把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务求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局面。2003、2004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5%的高位上。同期居民消费价格仅分别上升1.2%、3.9%和2.3%;国家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4.9%、21.4%和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44.1%、36.0%和19.1%。粮食产量止跌回升,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宏观经济运行保持这样的良好状态,是非常难得和令人鼓舞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两年多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快增长拉动起来的,也就是说,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的。近两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增长15.3%和15.2%,经济增长的能源弹性系数由1996—2002年的年均0.21分别上升到1.61和1.60。投资弹性系数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比,由1996—2002年的1.44倍分别上升为2.92倍和2.72倍。由此说明,获得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所需要的能源和投资在大幅度上升。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这种增长结构对一些重要资源特别是铁矿石、氧化铝的需求,超过了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而大量依赖进口也受到了国际市场供给与运输能力的限制。因此,这种粗放型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它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1995年在制定“九五”计划时,中央就明确提出要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没有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两年来粗放型增长方式明显回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技术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缺乏技术,对那些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和产业,我们虽然有市场、有资金、有劳动力,但眼看着效益很好的投资项目却干不了,只能长期依赖进口;而那些国内技术比较成熟、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项目,却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因此,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是转变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消除经济增长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在增长方式转变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信息产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少、环境污染低、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产业的投资,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彻底告别粗放型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避免大起大落的关键之举。

实现自主创新的条件已经具备

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大幅度地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在我国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已居世界第七位,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去年国家财政收入已达2.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万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其次,20多年来,我国已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大缩小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在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企业的技术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第三,多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人才。仅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170万人,有科学家和工程师226万人,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的科研队伍。每年科技经费总额达3500亿元。第四,我国已涌现出一批依靠自主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典型,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他们的成功经验,增强了我国企业以自主创新求发展的信心。例如:

海尔集团公司1983年至今的产品销售额年均递增70%,已由一个街道集体小厂成长为一个销售额上千亿元的跨国家电企业。重视技术开发,是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尔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有一支强大的科技开发队伍,拥有专利3000多项,现在平均每天都有两个以上的专利产生。

华为公司在通信行业能够站在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关键是重视技术创新。今年公司销售额将超700亿元大关,其中出口50亿美元。全公司2.3万名职工中,从事技术开发的达1.3万人,去年技术开发投入为45亿元,占销售额的10%。

奇瑞公司在汽车行业是一个后来者。他们投放市场的第一台轿车就是自主开发的产品,现在不仅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国外建立了两个总装厂。奇瑞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从事技术开发的人数占全国汽车行业的60%。

像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凡是经营成功的企业和有远见的企业家,都高度重视技术开发,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如果像这样的公司中国有1000家,那么就不会出现资源的瓶颈制约,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抓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技术资源短缺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打破技术的瓶颈制约,必须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至今有71%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2003年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52%,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支出仅占0.66%。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应低于销售收入的3%,否则将失去竞争力。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要占10%以上。消化吸收创新引进的外来技术,是技术进步的捷径,当年日本、韩国引进欧美技术,用在引进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的投入比例为1 ∶ 5,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为1 ∶ 0.07。结果是引进再引进,长期形不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为什么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开发的积极性?这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产权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建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代表投资者利益进行经营决策的制度。只有这样,经营者才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才能有效克服企业经营决策的短期行为。目前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已占全社会技术开发投入的50%以上,但还远远不够。根据国外经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和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人数都应占全社会的70%以上。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企业的产品要做到正在生产的一批、等待投放市场的一批、处在研发阶段的一批,真正把科技作为关系企业兴衰的第一位大事。

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力量的合理配置。科学院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主要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企业主要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要以市场为导向,尽可能缩短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大企业要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地,同时也要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要鼓励应用型科研院所进入大型企业内部,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大型企业的科研能力,又有利于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目前独立的应用型科研院所虽然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对行业性重大技术课题的研发则有所减弱,久而久之,当企业自身的研究力量壮大之后,这些独立的研究机构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应继续推进原部属科研院所的改革,把进入大型企业作为一个较好的选择。要发挥中小企业市场应变快的特点,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软件、零部件生产等领域,大批高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的存在是技术进步的客观需要,而且许多大企业也都是由小企业成长起来的。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应当把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近期内尤其要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经验证明,比起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可以大大节省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对重大设备和工程,要用系统集成的办法创新,组织多学科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要鼓励原始创新,克服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提倡不同学术见解的争鸣,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政策和法规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密切配合。要加快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开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政策与法规,引导企业自觉地走上依靠技术进步的发展道路。

完善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的税收政策。目前,我国虽然也有一些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的税收政策,但存在着力度不够、门槛过高、范围偏小的问题。税收优惠方式以直接减税为主,而在研发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投资减免、延期纳税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方面则缺少实质性的鼓励措施。税收优惠没有明确到具体的科研开发活动,而仅以企业为对象,一方面可能使优惠政策被滥用,企业一旦被确认为高新技术性质,其非科技收益也享受优惠待遇;另一方面造成优惠缺位,大量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难以享受到税收优惠。由于鼓励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有在企业每年新增10%的部分才能享受,要求过高,致使骨干企业中的平均落实率也仅在14%以下,企业实际享受优惠的金额只占应享受金额的5.8%。由于企业开发新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所需的关键零部件进口不能全部享受关税与进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致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下降,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积极性受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鼓励自主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和范围都远远不够。所以,要围绕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制度,加快税制改革。

建立健全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大批社会资金投向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应加快推进步伐。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引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培养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逐步形成风险投资的氛围。

通过政府采购,鼓励使用新产品、新设备。由自主开发生产的新产品新设备,在投入市场的初始阶段,需要政府的扶持,帮助其在使用中逐步完善设计,提高质量。政府采购是支持新产品新设备的重要政策,这在美国被普遍采用。美国有一个《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凡是用纳税人的钱采购的商品,必须优先采购纳税人所办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当国内企业不能满足要求时才允许进口。我们应学习借鉴美国的这一经验。

依托重大项目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一项重要资源。要利用市场资源吸引国外公司与国内企业联合设计和生产,并对国内企业转让技术。二滩电站和三峡电站发电设备的国际招标,就是采用这种办法。前来投标的国外公司必须与国内设备制造公司结为伙伴联合投标,并向国内企业转让设备制造技术。在国内企业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也可由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为主,联合一家国外公司为技术支持方,作为投标单位。这样做,既有利于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制造技术的提升。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科技体制。军品生产与民品生产结合,军工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是美国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成功政策。现在美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技术产业,大部分都是由政府资助研究的军工技术转为民用技术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我们照搬原苏联的军工与民用相隔离的科研体制,割断了军工技术带动民用技术发展的纽带。要彻底摆脱这种传统计划科技体制的影响,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型科技体制。

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技术孵化器的作用。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要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中央和地方都应建立一些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服务,吸引拥有科研成果的人才,利用这里的设备,完成其工程化、产业化的转化工作。我国目前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尚未开发利用,专利的利用率比较低,技术成果的转化环节亟须加强。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正处于产业转型过程中,做好这项工作对建立新的产业十分必要。德国鲁尔地区成功地由煤铁工业为主转为以电子、生物产业为主,工程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