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市场体系

新型贸易壁垒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4-01-16 13:12 求是

摘要:贸易壁垒是一个国家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而设置的贸易障碍。作为WTO的成员国,我们要密切关注当今贸易壁垒的新特点、新变化,认真研究和制定对策,这对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维护自身利益,探索适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都有重要意义。

  贸易壁垒是一个国家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而设置的贸易障碍。作为WTO的成员国,我们要密切关注当今贸易壁垒的新特点、新变化,认真研究和制定对策,这对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维护自身利益,探索适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都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已经深受发达国家新型单边贸易壁垒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壁垒逐渐出现了绿色化(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技术化(技术标准成为最为复杂、苛刻的贸易壁垒)、政治化(发达国家利用人权、劳工标准阻挡低成本产品进口)、灰色化(如滥用反倾销规则使其演化为新的贸易壁垒等)的趋势。发达国家在抵制“生态倾销”、“社会倾销”及“不公平竞争”等借口下,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动辄以贸易制裁相威胁。这些手段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如环境壁垒、劳工壁垒与生产成本联系在一起,成本与价格进而与反倾销相联系。近年来,我国因卫生、安全、环境等技术指标不合格和成本因素而被外国制裁的案例越来越多,从1979年到20035月仅反倾销案件就达500余起。

  新型贸易壁垒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削弱了价格竞争优势。环境、技术标准措施的实施,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由此导致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增多,最终推动企业的营销成本总体上涨。单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有可能失去原价格竞争优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新型贸易壁垒的实施,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一是那些不利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将会逐渐失去市场,贸易量将会逐步萎缩;二是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使许多初级产品的市场进一步萎缩,并使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三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会逐步降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比重将进一步提高,绿色产品贸易将会迅速增加;四是有形商品贸易受阻,将直接影响运输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五是改变外资流向从而改变贸易流向,资本将从高环境成本、高劳工成本的行业抽出并投向低环境成本、低劳工成本的行业和地区。这些变化,对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提出了挑战。

  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引发贸易摩擦,企业的综合素质面临严峻考验。由于经济技术水平以及生产方式、消费结构的差异,各国对环境、技术、劳工标准高低的认识自然不能完全一致。发达国家主张采取严格的贸易制裁措施,抵制低环境标准、低劳工标准产品的进口,近年来由此引发的双边摩擦与冲突不计其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为苛刻的技术标准付出巨大代价,还要应对因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各种复杂贸易纠纷。

  二、未来多边贸易新规则将对中国形成潜在压力

  更为严峻的是,发达国家还打着“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关注工人健康”、“维护人权”、“公平竞争”等旗号,千方百计地把环境标准、劳工标准以及竞争政策等问题纳入多边贸易体制。200111月达成的“多哈发展议程”,已就10多个领域的有关问题展开谈判。其中,“贸易与环境”、“贸易与竞争政策”是新议题。

  在环境问题方面,发达国家抛出了“生态倾销”理论。认为那些环保管制标准较低国家的产品,由于低成本的优势而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使发达国家的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主张本国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生态倾销税”,或者对国内工业进行补贴,使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可以同发展中国家进行低价竞争。

  在竞争政策问题方面,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政策缺乏公平性,在贸易中大量使用倾销、补贴手段,而且存在垄断行为。故竭力主张达成与贸易有关的竞争政策协议,以有效管制不公平竞争行为。劳工标准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目前只由世界劳工组织管理,尚不作为WTO的谈判议题,但争论依然很激烈,而且单边措施仍然在实施。在人道主义方面,发达国家认为可以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劳工标准,并且将其与国际贸易挂钩。这就意味着,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所实施的贸易制裁是合法的。在经济利益方面,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低工资以及雇佣童工,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劳工倾销”或“社会倾销”,对发达国家构成极大威胁,并且阻碍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和“国际公平竞争”。发达国家还认为,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不是搞贸易保护主义,而是抵消发展中国家实行低劳工标准所造成的国际贸易扭曲。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多边领域中推行其政策主张和贸易措施往往处于强势,尤其是他们能够找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理由”。一旦发达国家在多边领域中推销其环境、技术、劳工标准取得成功的话,新型单边贸易壁垒就会演化为必须遵守的多边贸易规则,我国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大。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问题。

  三、从国际贸易视角看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取向

  主动树立标准意识。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国外歧视性贸易做法,支持、配合政府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以及外交等途径捍卫民族利益;同时要看到技术、环境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要善于区别对待环境保护举措与绿色壁垒,顺应绿色消费的国际潮流,抓住绿色产品市场的无限商机;善于区别对待合理的安全、技术标准要求和内外有别的歧视性做法;正确区分利用人权标准干涉内政与改善劳工待遇要求的不同性质,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放眼国际,着眼未来,培养遵守国际规则和执行国家标准的自觉性及其能力。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应具有的心态和意识。

  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新型贸易壁垒的核心是技术标准。各种标准背后隐藏的是产业竞争力。无论是环境标准还是劳工标准,阻挡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以,消除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关键在于提升本国的工业化水平。那么,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更快地见效呢?根据战略性贸易理论,选准战略性产业,并实施积极的贸易政策,有利于产业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而言,就是要通过政策扶持,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知识经济的成长;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出口产品中熟练劳动和知识技术含量,逐步改善在低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上与他国过度竞争的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战略产业如果短时期难以达到足够的市场规模,就不能忽视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非战略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担着解决就业的重任,改造该类产品需要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不能忽视资本生产率的提高,长期来看,市场份额的取得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战略产业应是对国内其他产业有技术外溢效果的产业,而不仅仅是具有较高收入弹性的产业,选择战略性产业必须由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商议和充分论证。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战略性产业营造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不是提供限制性的进口保护。

  积极实施绿色战略。对企业而言,只有积极推行ISO900014000等国际标准体系,积极开发无污染产品,严格控制农药残存量,加强出口产品的技术检测,才能抵御技术与环境壁垒的影响,赢得国际市场空间;只有积极落实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劳工标准,着力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强化劳动者素质的培养,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避免“劳工倾销”、“环境倾销”的指责和制裁。

  关注西部产业效率。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长期容忍低效率的地方产业的存在会大大拖累贸易性产业竞争力的后腿。因此,要认真思考西部地区如何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外资选择和产业布局上,要有超前意识和长远眼光,应提高外部资本进入的技术、环境、劳工标准,拒绝低标准资本落户。如不加以选择,西部就有可能在大开发的热情支配下,加速成为“肮脏工业”和落后工业的聚集地。这是事关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作者:熊晓琳,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廷珺,兰州商学院副教授)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