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
摘要:这次决定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
这次决定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
国务院最近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是国务院2001年10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和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日渐突出。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使行政机关陷入了繁冗的具体事务中,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有的行政审批行为失范,甚至出现滥用职权、滋生消极腐败的现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2001年10月以来,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依据改革的原则和标准,对国务院65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审批项目组织了清理,并实施了严格、规范的审核和论证。目前取得了先行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部门统一认识,狠抓落实,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有的不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有的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或用其他手段替代,有的不符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有的审批对象和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实际上已停止实施,还有的存在重复、交叉审批的现象。取消这些审批项目,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定位;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减少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概率,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树立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务院的决定,严禁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审批或搞变相审批,同时要防止已取消的审批项目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对取消的审批项目涉及的设定依据,要认真清理,并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相应调整。国务院有关部门除了做好本机关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工作外,还要对本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衔接工作作出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注意与国务院部门的工作相协调,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要研究制定衔接配套的措施和办法,对有关审批项目作出相应处理,保证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取消行政审批并不是取消管理,更不是取消监管责任。取消审批后,要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和制定替代办法,把应该管的事管住、管好。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以审批项目已经取消为由,放弃职责范围内的监管责任。对第一批取消的审批项目公布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制订预案,提出加强后续监管的措施,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与建立规范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结合起来,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
先行取消这批行政审批项目,只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进一步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对不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不符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行政审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能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对能够由中介组织完成的事项,要逐步转为中介服务。要调整和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和工作关系,把政府的职能调整到主要实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专家观点
让行政审批走上法制轨道
行政许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采用。行政许可在我国近些年发展迅速,实行范围逐年扩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许可管理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近百部法律、400多部行政法规涉及行政许可,还有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和一大批部委规章和政府规章也对行政许可作了设定。更为突出的是各类规范性文件也设定了大量行政许可,有的甚至以政府会议纪要、某位地方领导的讲话为依据设定行政许可。
因此,用法律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程序,加强对行政许可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制约,在当前情况十分必要。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有理有据
行政许可法:堵住腐败源头
一位富有改革意识的领导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市场经济应该减少‘看门的’,增加‘搞卫生的’。”意思是,政府部门管了许许多多的审批环节,好比是一道道“看门的”,可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加强必要的管理和监督,需要“搞卫生的”。多一道“看门的”,就要多一道“门槛”,多收一次“门票”,不仅增加办事成本,而且为某些心术不正、利欲熏心的人提供了更多以权谋私的机会。
行政权力,同其他类型的权力(立法权、司法权等)相比,具有最强大、最广泛、最直接的特点。行政权力可以表现为行政审批许可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行政监督权等多种形式。其中,行政审批许可权又是运用得最广泛、最经常的权力形式。特别是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凡事需要层层叠叠的审批,包括条条审批、块块审批等等,五花八门。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是计划经济的残留,是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发生腐败的根源之一。
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腐败堕落,莫不与他们利用手中的审批权有关。他们或利用土地经营审批权,或利用房产经营审批权等,向开发商、申请审批人索贿受贿。认真探索这些人腐败的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其主观意志薄弱等因素外,客观上,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漏洞。行政许可设置过多过滥,行政审批权力过于集中,少数人以至个别人手中的审批权过大,可以“一言九鼎”,可以搞出许多“条子工程”、“首长工程”,再加上对权力包括许可审批权力长期以来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以致腐败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蔓延开来。由此可见,要堵住腐败的源头,必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使行政审批行为置于法律控制之下。
海坤《人民日报》
旁征博引
行政审批要突出服务意识
广西玉林市为满足近年来花卉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准备新建一个专业花卉市场,然而负责花市筹建的玉林市花卉协会60多岁的会长罗中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民心工程”,他为了办审批手续,竟来来回回折腾了86次,而且各种名目的收费、罚款更让他吃惊。
一个市委、市政府支持的“民心工程”,审批尚且这么麻烦,可以想象其他不是“民心工程”的审批,那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近年来,从我国沿海一些经济特区最先开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在中央和一些地方部门稳步推进,一些地方的审批项目被成批砍掉,许多城市兴起了“一站式”服务。
砍掉一些审批项目,并不意味着提高效率,简化程序的完成。一些地方少数审批机关人员的素质还难以满足改革的需要,一些人至今还没有放下官架子,公仆意识淡薄,权钱思想仍在一些人头脑中作怪。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制度上的革新,同时,也是政府公务员素质的一次大检验。公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在行政审批中要突出服务意识,政府职能部门要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跟转变办事人员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沈峰《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