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文化体制 文化总论

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

1983-10-22 11:51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一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中发[1981]31号文件)以后,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九七九年,文化部恢复了群众文化局。各地政府文花部门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也有所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群众文化事业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一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中发[1981]31号文件)以后,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一九七九年,文化部恢复了群众文化局。各地政府文花部门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也有所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群众文化事业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据一九八二年统计,全国有国家办的群众艺术馆264个,文化馆2,925个,文化站4,468个;依靠集体经济力量举办的公社(乡、镇)和城市街道文化站31,355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6,000多个,有些大队(村)和城市的居委会办起了文化室(俱乐部);有的地方,群众自办的图书室、文化室、书场、简易影院、剧团、电影队等逐步增加。有些县、市已初步形成三级群众文化网。群众文化骨干队伍日益壮大。群众文艺活空前繁荣。通过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对满足广大人民文化生活的要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向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生产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目前的群众文化工作仍远远落后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缺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馆没有馆舍的有303个,房屋破旧或危房的有383个,只有办公室没有活动场所的有891个。总共占文化馆半数以上。群众艺术馆也大多数没有活动场所和馆址。文化站的设施更加简陋,有些文化站有名无实。群众文化队伍不仅数量少,素质差,老弱病号多,而且没有专业干部来源。许多地方的群众文化经费逐年减少。有的文化馆除去人头费就所剩无几了,工作难以开展。 

有些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杂有封建糟粕和低级庸俗的东西,存在着精神污染。 

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有些地方的负责同志对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摆到议事日程上;有些地方的政府文化部门对群众文化工作也未予重视,因此,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文化工作至今还很薄弱。 

党中央对群众文化工作很重视。去年十一月,赵紫阳总理在《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了要做到基本上县县有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要求。今年九月,中央发出了批转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厂矿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中发[1983]34号文件)。这是继中发[1981]31号文件之后,中央发出的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文件。最近,邓小平同志在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这出,要消除精神污染。这是当前整个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包括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现就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研究参考: 

一、认真贯彻执行群众文化的方针任务。

这是搞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措施。34号文件和31号文件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是,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有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阵地,培养有觉悟、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群众文化工作的任务是:(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享受到高尚健康的文化生活,愉快身心,陶冶性情,振奋精神。(三)组织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通过书报阅读、电影、电视、展览、讲座、报告会、训练班和业余学校等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文化、学艺术、学科学、学技术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对中央34号文件、31号文件和小平同志的指示,我们要组织和动员群众文化战线的广大工作人员,认真地、反复深入地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所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要做到高尚健康,丰富多彩,为群众喜闻乐见,并对基层群众文化组织进行示范辅导。文化站、集镇文化中心以及群众自办的剧团、书场、书摊、文化室、图书室等所开展的活动,应当健康有益,要清除一切封建糟粕和低级庸俗的东西。 

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抓好群众文艺创作,特别是群众文艺演唱材料的创作。对农村剧团等上演的传统剧目要进行审查、整理。对优秀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群众文艺演唱材料要奖励、推广。给广大的群众文艺演唱单位和团体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适用的文艺演唱材料,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这是在群众文化领域消除精神污染的一个根本措施。各地政府文化部门、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都要抓好这件工作。 

二、积极搞好群众文化事业建设。 

当前,要抓紧落实“六五”计划,努力达到“基本上县县有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要求。 

(一)抓紧落实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的馆舍维修和建设。现在,全国2,136个县中,只有78个县没有建文化馆了。从数量看虽然已经达到了基本上县县有文化馆的要求,但是,许多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只有办公室而没有活动场所,有的连馆址也没有。这样的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怎么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怎么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4号文件指出:“各级政府的文化经费要逐步增加;对群众文化设施要安排必要的基建投资和维修经费;在文化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上,要特别关怀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个要求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当抓紧落实,认真解决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的馆舍问题。群众文化经费(指用于文化馆、站和群众艺术馆等事业的经费)以不少于文化经费总数的35%为宜,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 

我们打算从明年起,与地方配合搞几个不同类型地区的重点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试点。我们建议,各省、市、自治区也搞几个重点文化馆。 

(二)巩固、发展文化站。 

据1982年统计,全国有农村文化站32,728个,占公社总数的60.1%。据了解,成立乡以后,乡的数量比公社多。因此,要达到“基本上乡乡有文化站”,还要新建一批文化站。有些地方,现有文化站中有名无实的约占五分之一。为此,对文化站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发展。要认真贯彻“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的方针。要建立一个,办好一个,巩固一个,不要流于形式。每个文化站都要做到“四落实”:房子落实,人员可落实,经费落实,活动落实。在“六五”期间,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积极地把文化站建立起来。的确没有条件建立文化站的地方,就放到“七五”期间去建立。 

各地政府文化部门要把巩固和发展文化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巩固和发展文化站的规划和措施,抓紧落实。 

关于文化站的性质、任务、隶属关系、经费、专职人员的编制以及改善工作人员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与国务院的有关部门研究过多次,以写出关于文化站问题给国务院的请示报告,争取审批、下达。 

(三)巩固充实,逐步发展集镇文化中心。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集镇文化中心的组织形式、文化设施和活动内容,都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符合农民的需要,具有中国特色。抓好集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它的发展和完善对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缩小城乡差别,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加强领导,巩固充实,逐步完善,逐步发展。“六五”期间,设建制的镇(即设立人民政府的镇)和人口比较集中、经济繁荣,又是公社或区、乡所在地的集市,都要建成初具规模的文化中心。 

(四)加强城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 

城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讲求实效,积极而有步骤地建设市、区、基层三级群众文化网。要加强城市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的建设,办好街道文化站。 

三、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 

目前,政府文化系统的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共97,000人。要积极加强这支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逐步达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 

调整和提高在职干部。对年老多病和不适合做群众文化工作的干部,要加以调整,妥善安置。加强干部在职学习。鼓励他们自学成才。在文化干部学院和省、市、自治区文化干校,开设群众文化专业班,培训群文干部。 

建议有关大学增设群众文化专业,有关艺术院校开办群众艺术专业班,使群众文化队伍有可靠来源。当前,希望在艺术院校和中专艺术专科学校分配一部分毕业生到群众文化单位,充实干部队伍。 

要培训、壮大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他们是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基础。要关心和支持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是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提高认识是加强领导的思想基础。现在,还有一些地方的有关领导同志(包括有些政府文化部门的领导同志在内)对群众文化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予重视。我们希望各地通过学习和贯彻34号文件解决这个问题。 

34号文件指出,群众文化工作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和增强群众体魄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战线;开展群众性的、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鼓舞群众生产热情,促进生产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当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高度来认识,努力用社会主义的文化活动,去占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阵地,任何轻视群众文化工作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加强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局)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十分重要。要把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集镇文化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有一名厅(局)长主管群众文化工作。 

各地政府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群众自办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文化馆、站受当地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群众自办文化事业。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群众自办的文化事业,日益发展,对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剧团和书场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收费过高,有的地方加重了群众负担。当前在支持和帮助群众自办文化事业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不能放任自流。 

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兴建群众文化设施,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只要是当地群众有实际需要,群众自己有可能办起来的文化事业,都应该予以扶植,帮助他们开展活动,逐步提高质量。 

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消除精神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他们提供健康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摒弃宣传封建迷信、反动下流、低级庸俗的东西,反对“向钱看”的不良倾向。 

建立必要的审查和批准制度。对反动、淫秽的东西要禁止取缔。收费要合理。谁看戏,谁看电影,谁拿钱,不准派饭、派粮、派钱,增加群众的负担。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