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椰风传正气,公仆清名播芬芳
摘要:许士杰,海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建国前,为夺取革命胜利,不怕流血牺牲,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建国后,以满腔热忱,忘我地投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创造性地开展
许士杰,海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建国前,为夺取革命胜利,不怕流血牺牲,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建国后,以满腔热忱,忘我地投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广州、海南的改革开放开创了新的局面。在工作时,曾被市民推荐为“十大公仆”之首。到海南负责建省办特区以来,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海南开发建设,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政绩卓著,深受海南干部和群众的爱戴。人们缅怀他,赞扬他为“人民公仆”、革命者、改革家、开拓者、诗人、作家、党的好干部……访谈组搜寻他的线索已然很久。
2017年9月,我们终于取得了海南省第一届省委书记许士杰的大儿子许守樑的联系方式,经由一番解释,老先生欣然接受了我们的约访,将访谈时间定在了9月20日。
9月19日,访谈组抵达广州,当天下午我们便就第二天的访谈事宜进行了沟通。许老师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告诉我们他在明天召集了在广州的家人,将在明天早上开一个小型的交流会回忆父亲许士杰,后天早上再接受我们的专访,为交流会上来不及展开的部分再进行进一步的详谈。
20日,天朗气清,许士杰书记的小妹许瑶卿、二儿许守桐、三儿许庆光、幺子许庆群、大女婿黄松明早早便到了许老师家。交流会由许守樑老师开场,将父亲许士杰的童年时期、少年时期、澄海、汕头、广东、肇庆、海南期间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谈及父亲简朴的生活和正直的工作作风时,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对父亲的深情充斥在满满的回忆之中;谈及与父亲的过往时,许守桐老师忍不住湿了眼眶。许瑶卿老师谈到了许士杰精神对家风的影响,她自豪地告诉我们,许家不少人投身政界,没有一个人受过许书记的庇荫,全靠自己努力,这几十年来没有一个辱没门风。交流会上访谈记者时不时进行询问,众人互为补充,描述许书记的工作生活细节,许士杰书记的形象陡然间在我们的心里鲜活生动了起来。
交流会后许家人与访谈组人员在许守樑老师楼下合影留念
次日,受访谈组所托,许守樑老师认真整理了多页笔记,在这天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许书记在海南的点点滴滴,以及之后积劳成疾,病重时的生活和精神状况。谈及父亲临终时的状况,许老师忍不住动情地回忆起当时父亲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作了一首七律:堕地一声小赤条,人民哺育尚昭昭。 洁来洁去舒无憾,惜未完成架鹊桥。以诗言志,回顾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专访许守樑先生结束后访谈组人员与其合照留念
在许守樑老师家,访谈组人员听许老师讲解每份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许士杰书记,访谈组对许老师家里的相关书籍、手稿等资料拍照收集之后,前往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樟籍村的许士杰故居。由于汕头市区直达的高铁还未开通,为节省时间,访谈组乘坐了最近一班的卧铺大巴车,历经5个多小时的车程,于夜色四合之时,抵达了汕头。
狭窄的卧铺,怕设备放车下会损伤,访谈组人员坚持将设备带上了大巴车,为确保不会滚动伤人及妨碍通道,只能将设备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第一次乘坐这种狭窄的大通铺大巴车,由于只剩最后几张票,别无选择,只能坐在了车尾最近厕所的位置。厕所实在太臭,不得不堵住鼻子,试图用青草膏的味道盖过臭味。
第二日一早访谈组便乘车前往故居所在地,幸而有许老师的热心帮助,他的外甥陈建华先生临时调整了自己的行程,前来给我们带路。作为故居修缮的主要负责人员,陈先生冒着秋分强烈的阳光直射,不顾炎热从巷子里一路为我们讲解,汗水浸透衣衫,令我们十分感动。
陈先生冒着酷暑在狭小的村居内一一为我们讲解,故居里只有一台风扇,没有空调,在灯光下陈先生汗流浃背。
故居在村落中一个古旧的巷子深处,狭小的两间房间还可以依稀看出许书记当年简陋的生活条件,房屋门前挂着“竹韵椰风传正气,公仆清名播芬芳”。房中的墙上挂满了许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作品等,陈列了一些许书记用过的物品、读过的书籍。
在许士杰故居的门前,前来的许氏族人们及樟籍村书记合影留念,第一排中间的便是许书记的妹妹许可卿,今年已经93岁。
就在这间简陋的村居中,我们见到了许士杰书记的另一个妹妹许可卿,今年已是93岁高龄,听说我们要来参观故居,特意从住处赶到了这里。老人家的精神尚好,面对镜头,向我们回忆了哥哥的一些往事。
这里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缘的是,在我们对墙上的历史照片拍照的时候,从门外进来了一队前来参观的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学生们在展品前驻足流连,仔细观看,缅怀、学习许士杰书记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由此我们也注意到了摊开在桌上的一本留言簿,厚厚的约有5厘米的一本大本子上,留言记满了半本,随手一翻,都是对许士杰精神的感动、对许书记的缅怀,高尚的精神即使跨越时空也会给予人们相同的感动。
学生在故居桌子上的留言簿留言
学生们在故居前合影
离开故居,下午我们前往由民众自发倡建,纪念许书记的葑菲阁。葑菲阁坐落在一座山中,下方便是寺庙,因此晨钟暮鼓,芳草萋萋,由赵朴初先生题的“人民的公仆”石碑便端正地立在亭子中,风格一如既往地简朴。这里时常有民众喝茶聊天,安静,但并不冷清。
葑菲阁由赵朴初先生题字的“人民的公仆”石碑
此次广州、汕头一行给了我们极大的触动和感悟。许书记不单是人民的公仆,更是公仆中的楷模。其正直无私、勤政为民、廉洁爱民的精神至今熠熠生辉,他艰苦朴素的生活、时刻不忘读书学习的精神、正直到不念半点私情的工作作风通过家人们的娓娓述说和旧物的印证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令人景仰。
(访谈项目组成员:朱冠宇、李阿彬、林秋敏 通讯员:林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