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口述改革历史 口述人物

周瑞金

2017-04-05 14:56

摘要:口述大纲:1.邓小平第四次到上海来2. 改革年,要把改革的旗帜举得更高——四篇文章发文经过3. 连发了四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物简介:浙江平阳人。1962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1989

口述大纲:

1.邓小平第四次到上海来

2. 改革年,要把改革的旗帜举得更高——四篇文章发文经过

3. 连发了四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人物简介:

浙江平阳人。1962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1989年至1993年任中共解放日报委员会书记兼副总编辑。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96年起兼任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社长。2001年1月当选为上海生产力学会会长,2003年当选全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周瑞金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多年来,撰写了大量消息、通讯、评论、杂文、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在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召集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提出“要善于把握时机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他还强调“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邓小平同志到上海听取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深化改革的谈话。他强调应继续搞改革开放。他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

时任解放日报副总编的周瑞金,从邓小平在上海的讲话中敏锐把握到了未来发展方向,深感作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理应带头阐述邓小平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最新思想。他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在全国率先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新思路,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

这四篇文章开篇就是1991年2月15日发表《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文章明确指出:“何以解忧,惟有改革”“在这个历史性的‘改革年’中,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以改革开放贯穿全年,总揽全局,建立与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格局。”

第二篇文章《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于3月2日发表。这篇文章直接触及了当时争论最激烈的市场经济问题,一针见血地批评了“新的思想僵滞”,并提出90年代改革的新思路在于发展市场经济。同时,文章还转述了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精神,明示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第三篇文章《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于3月22日刊发。针对当时开放是否会损害民族工业等思想障碍,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开放不坚决不行”的思想。文章鲜明提出:“90年代上海的开放要迈出大步子,必须要有一系列崭新的思路,敢于冒点风险,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表示要增强扩大开放意识,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抛弃任何保守僵滞、封闭的观念,如果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就将坐失良机。

第四篇文章《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于4月12日见报。文章强调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破格提拔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

这四篇文章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由总而分,反复阐明、宣传了邓小平的最新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推进改革的舆论先导系列,被誉为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山之作。其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无论在中国的新闻史还是思想史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当年4月,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发表评论,呼应“皇甫平”文章。与此同时,国内有些媒体发起了责难和批判。5月间,有不少报纸杂志集中火力批判“皇甫平”文章,有的刊物发表文章质问 “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场激励的思想交锋持续进行。直到1992年年初,邓小平以88岁高龄“南巡”发表讲话,反复强调中国的改革就是要搞市场经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他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这场由“皇甫平”羊年“四论改革”引发的交锋方才有了定论。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