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口述改革历史 口述人物

贺光辉

2017-04-05 14:41

摘要:口述大纲:1.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总的回顾2.计划与市场的争论3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成立4.在体改委参与的企业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5.考察深圳、汕头、厦门特区6.关于

口述大纲:

1.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总的回顾

2.计划与市场的争论

3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成立

4.在体改委参与的企业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

5.考察深圳、汕头、厦门特区

6.关于市场经济的匈牙利考察

人物简介:

1929年生于陕西省清涧县。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1972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秘书。1972年5月-1979年2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研究院科技部副主任。1979年3月-1983年7月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处秘书(1980年1月兼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1982年7月兼任国家体改委委员。)1983年8月-1993年5月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7年12月-1989年8月兼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5月-1995年1月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党组书记。1995年1月-2000年9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

贺光辉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若干重大事件,比如1982年7月11-16日,时任国家体改委委员的贺光辉参加了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召开了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此次会议也被称为“莫干山会议”。这是国家体改委成立后第一次组织的关于中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最后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中国只能进行审慎而渐进式的改革,中国的改革要分步进行。1984年4月16-25日,时任体改委副主任的贺光辉参加体改委在常州召开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公布《城市经济体制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提出加快城市经济体制变革试点的步伐,探索城市新的计划管理体制,增加一批改革试点等多项措施和建议。1985年9月,贺光辉参加“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又称“巴山轮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计划与市场问题、可供中国参考和借鉴的国际经验三大议题开展讨论。学者们的观点反射到高层,坚定了中国高层决策者对于经济采取稳定政策的决心。1986年10月,贺光辉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人,参与《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研究,并负责权力下放与机构改革专题组。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通过了赵紫阳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这标志着中共执政史上的第一个政治体制改革方案,被大会所接受,亦即被全党所接受。十三大之后,研讨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使命就结束了,同年12月3日,中央发出文件,成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负责政治体制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同时承担中央交办的有关问题的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研究室由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兼任副主任。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