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总论

厉以宁:从供给侧发力促稳增长

2016-08-24 10:57 中国改革论坛网

摘要:经济学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

如何理解从供给侧发力

经济学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

从供给方面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见效的。

供给方面可以抑制供给,但不是主要的,抑制供给比如关闭产能过剩、消耗能源、消耗资源过多的企业,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说怎样安置失业工人、怎样处理闲置设备和厂房。当然供给方面的发力和需求方面的发力都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供给方面的调控比需求方面的调控要难一点,风险也会大一点。

风险在哪里?风险在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长期存在失业,社会将不稳定,因此一谈到供给侧的发力,通常指增加供给而不是关停企业。

从供给侧发力的难点在哪

难点在哪里?在供给产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展产能是有问题的,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宏观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还会使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结构调整也就更困难。

此外,供给增加的同时会带来三个不足:第一,资本不足,因为要增加投资;第二,专业人员跟技工不足;第三,土地能力、淡水、营销力量不足。这三个不足都需要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因此把供给方面发力看成是中期调控,需求管理是近期调控。

如何克服供给侧改革障碍

第一,可以通过结构性调控,以定向的减税、免税手段来提高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促使他们增加供给;第二,鼓励高新企业的成长,扶持短板行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第三,大力发展新产品,使他们能够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以扩大需求;第四,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第五,继续简政放权,明确三个清单,就是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样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入到供给方面去,增加供给的主体;第六,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使民营企业更快转型。民营企业转型主要是指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应该从家族经营制改为现代企业制度,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产权的细化、产权的奖励。

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往往是互动的,这就需要做进一步分析。供给方投资主体和需求方投资主体都不是被动的,他们各有自己的盈利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他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简要地说,要增加供给必须增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要增加需求除了政府购买以外,更需要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包括居民的购买力,这就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愿望。

给企业家的建议

我2015年上半年曾经在河北做了一些调查,被一些企业家围住,他们要针对当前形势给他们提几点建议:

第一,让产品更个性化。把自己家里柜子、箱子打开,里边放的衣服都是很新的衣服,为什么不穿?几年前买的,样式过时、料子不够时尚,所以消费者都不穿了,还要买衣服。假定衣服还是几年前的样式、几年前的料子,消费者就不会买了,所以一定让产品更加个性化才能打开销路。

第二,应该看到购买意愿,购买意愿实际是文化问题,购买意愿的转变是长期的,它跟文化的更新、文化的创新结合在一起。要真正扩大消费,不仅要从居民的购买能力方面努力,还需加强他们的购买意愿。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但是年轻一代一般没有多少钱,有钱也可能不愿意投入到消费,他们更愿意投资。

作为投资者,无论他是投资到供给方面,还是投资到需求方面,一定要考虑回收的成本、利率的高低。假设都往供给方面投,这个时候需求怎么样?需求方投资者会转到供给方,因为供给方力量高。假定供给方力量没有需求方力量高,人们又会从供给方面把资金抽出,改投到需求方面,所以双方是在互动的。

第三,在供给方面不仅要看资本的投入,还要看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如果人力资本跟不上,技术工人跟不上,专业人员跟不上,供给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重视供给的发力,要跟人力资源升级结合在一起。

第四,供给的增加会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是土地有限、资源有限,资源包括淡水、交通运输等。东南沿海的土地已经是稀缺资源,西部虽然土地资源多,但其他资源不足。所以必须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增加供给,供给是中期的调整,中期的调整就跟政府规划有关。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因为供给增加也要符合经济规律,要注意增加供给的长期效益,不然将来又会遇到麻烦。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