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企业改革

朱振鑫:国企改革要甩开“闲不住的手”

2014-09-09 15:49 腾讯财经

摘要:摘要 如果把国企比作一辆汽车,管理层比作司机,那么你会发现除了方向盘上永远有N双闲不住的手在干扰,背后还有N个声音在“窗口指导”,司机根本无法把车开往理想的方向。  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不是企业,而是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过去的国企改革主要...

   摘要 如果把国企比作一辆汽车,管理层比作司机,那么你会发现除了方向盘上永远有N双闲不住的手在干扰,背后还有N个声音在“窗口指导”,司机根本无法把车开往理想的方向。

  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不是企业,而是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过去的国企改革主要集中在代理人一方,即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国企运行效率。但十多年下来,很多国企的效率依然低下,人浮于事、无效投资比比皆是,背后是什么原因?

  问题并不在代理人,而是在委托人。自2003年成立以来,国资委一直是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主要“委托人”(还有一部分在财政部)。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国资委的职责是“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这其中隐含着一个内生的矛盾,即国资委不只是委托人(管资产),还兼有代理人的职能(管人、管事)。更可怕的是,干预国企代理人的还不只是国资委,拥有人事任命权的中组部、拥有党纪监督权的中纪委等机构都在国企内部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如果把国企比作一辆汽车,管理层比作司机,那么你会发现除了方向盘上永远有N双闲不住的手在干扰,背后还有N个声音在“窗口指导”,司机根本无法把车开往理想的方向。

  现实中,国企被强行蒙上了浓重的行政色彩,内部的效率提升实在难为无米之炊。举个眼下的例子,经济下行时期,政府希望稳增长,又不能过度的扩张财政,就往往依靠国企来作政府的替身,迫使国企不计成本和效益的向银行借贷扩张,而银行鉴于其背后的政府背书和支持,也愿意把有限的信贷资源借给国企。这个过程看似简单有效,实则造成严重的效率损失。一方面,国企融资的出发点不是市场化的盈利目标,而是行政化的调控目标,相应的投资项目通常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一方面,民企融资被“挤出”,有效率的投资项目却无法得到充足的信贷配给。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是去行政化,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主体。这个过程成败与否取决于两个关键条件:

  外部条件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委从“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向“管资本为主”过渡,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其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能,而国资委作为政府机构只履行监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国有资本褪去行政化光环。

  内部条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地位,在国企内部引入社会资本,同时保证其“同样不可侵犯”的地位,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化力量,使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主题。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如,如果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国企仍然被“看不见的手”握着方向盘,那么社会资本怎么会愿意“与虎谋皮”呢?

  有人对前段时间国资委的央企试点改革寄予厚望,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方案在上述两个关键问题上突破不多,改革仍停留在隔靴搔痒。

  首先,目前方案并未明确提及国资委职能转变等外部改革的关键问题,而更多局限于国企内部的微观改革。而事实上,没有宏观监管上的改革,微观治理上的改革也无法触及根本。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董事会行使的选聘权仅停留在副总、总会、董秘的层面而非总经理,关键的人事权仍然掌握在“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政府手中,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其次,目前的试点企业在产业分布和垄断程度上代表性非常有限,未来很难成为普适样本。年初以来明确宣布推动混合所有制的两桶油未能入选,而是选择了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高的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两者在世界500强排名上排名中等靠后,资产和收入规模距两桶油差距大。说明国资委对于垄断性行业市场化仍有顾虑。

  第三,目前的试点企业在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等方面资质相对较差,改革略显诚意不足。以本次入选两项试点的中国建材为例,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4%,而资产收益率仅为0.7%,原因在于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旗下的其他资产存在巨大差异,收入仅占集团公司46%的中建材股份公司净利润却是集团公司的2倍多,换句话说,未引入社会资本的集团公司里面有大量企业有收入无盈利,资产质量低下,拖累了集团公司整体的资产收益率。相比之下,中石化、中石油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和52%,资产收益率在5%左右,集团公司的收入利润率与股份公司相近,资产质量相对较高。

  症结在于,国企改革事关各方利益格局调整,在缺乏强有力的顶层设计的情况下,改革仍停留在机制层面,很难触及根本制度。国资委本身就是改革对象,由其主导的国企改革显然掣肘于自身与改革的利益冲突。未来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机构,例如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由中央自上而下推动体制改革。从历史上看,改革领导机构的层级也和改革的推进力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前路未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国企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市场来说,建议大家以平常心看待,既不要低估改革的长期作用,也不要高估改革的短期影响。对于决策者来说,改革不应避重就轻,谁来管住闲不住的手是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国企改革的中央领导小组或许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作者:朱振鑫,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腾讯财经专栏作家。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