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4-01-14 20:59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摘要:去年12月,全国多个省(区、市)包括我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影响生产生活,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我省实际,经研究,省政府近日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持人(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肖学亮):记者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受省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肖泉先生委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

去年12月,全国多个省(区、市)包括我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影响生产生活,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我省实际,经研究,省政府近日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于这个通知,我建议大家注意,这是省政府今年印发的一号文件,足见省委省政府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视,已经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抓。根据许津荣副省长的要求,今天,我们邀请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大家解读这一文件。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女士,她是今天的主发布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徐学军先生,省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濮梅娟女士,省公安厅交管局局长李文武先生,省能源局煤炭电力处处长戚玉松先生,国家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张祥志女士,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副处长高荣华先生。因为发布台座位有限,还有几位同志在台下前排就座,他们是: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朱幼平先生,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王玉华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副调研员许旭明先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女士作新闻发布;二是请记者朋友们提问。首先,请刘建琳总工程师作新闻发布。

刘建琳(省环保厅总工程师):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力度,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月6日,省政府2014年第1号文件印发了《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到下一阶段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部门,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把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作为省政府今年的1号文件,充分体现了我省全面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下面,我就《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通报。

一、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我省是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大气污染防治起步较早、行动较快。2010年以来,省政府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出台“蓝天工程”实施意见,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内容,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结构调整。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2013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0%左右,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主动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十二五”以来,累计关闭小化工企业1353家。

二是综合治理。3年累计实施3200项大气治理工程,大型火电机组脱硝比例达到94.3%,所有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预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的98%和83%。机动车环保检测实现市县全覆盖,沿江八市车用汽油升级国V标准,累计淘汰黄标车28万辆。基本完成全省加油站、油库、油罐车的油气治理工作。切实加强秸秆禁烧,严格实行问责制,去年省级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补助资金达3.7亿元。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到的秸秆火点同比下降46.5%,为五年来最低。

三是制度建设。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15大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总面积22.2%。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去年省级财政用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资金近10亿元。完善大气治理各项制度,启动全省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在大气颗粒物、机动车排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燃煤锅炉大气排放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地方标准。

四是执法监管。采取经济、技术、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切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全省司法机关共立案侦办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51起。新建改建5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县级PM2.5监测全覆盖,每月公布各市空气质量排名。按照环保部新要求,修订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完善应对措施。

尽管我省推进大气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社会各界反应强烈,这再次警示我们,加大大气治理力度刻不容缓。我们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二、《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2013-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10个方面的措施。根据国务院《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省制定出台了省《实施方案》,对我省下一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省《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绿色交通、治理城乡污染等5个方面的防治任务,以及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监控预警、完善政策体系、推进联防联控、倡导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质量是总目标,结构调整是治本之策,污染源治理是当务之急,机制创新是重要保障。省《实施方案》紧紧围绕解决这4个方面进行谋划。根据国务院《行动计划》,我省《实施方案》确定的总目标是:到2017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20%左右。关于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比国家要求更严的目标任务,将在提前完成国家规定的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的同时,制定实施标准更高、范围更广的落后和低端、过剩产能淘汰任务。对新建项目,排放污染物总量将实行倍量替代等。通过进一步强化环境资源约束,促进我省加快产业的提档升级,这也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根据国家《行动计划》到2017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的目标,我省综合采取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集中供热布局、发展绿色建筑等控制手段;结合我省燃煤工业锅炉数量多的省情,《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各市、县建成区全面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以及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的目标。关于污染源治理,基于我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较高的现状,《实施方案》从工业、交通和城乡污染防治三大领域,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防治措施,通过全面、系统实施这些硬措施、硬工程,大力削减我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减轻大气环境负荷,使空气质量逐步得到好转。另外,《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和提升监控预警两大能力建设任务。针对雾霾天气频发的问题,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控预警,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是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实施方案》就提升监控预警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即2014年底前要建成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2015年底前形成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关于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方案》围绕“联防联控”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明确了各方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在每一项任务后面都明确了责任部门,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解,力求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区域协作机制和评估考核办法,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协同推进防治工作。

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省委、省政府在“两个率先”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大举措”,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各地、各部门将根据省政府1号文件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通过综合实施各类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在这里,我们也恳请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关心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你们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不懈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使我们的天更蓝、星空更美。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总工程师。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环境报记者,《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17年PM2.5浓度下降20%左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完成这个目标存在什么困难,如何针对江苏实际来完成这一目标?

刘建琳(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这个问题在《实施方案》里作了回答,要完成20%的下降目标,主要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五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和五个方面保障措施来完成。这五个方面都要大力推进,应该说都有一些难度,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力度非常大,我相信我们的任务是一定能完成的。

记者:我是中国江苏网记者,请问如何保证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的运行,各责任单位和部门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如何确保落实?谢谢!

刘建琳:全省省市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上这3年的大气污染联席会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个方案更加明确了各个部门联防联控的任务和指标,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page]

记者:我是省电台记者,2017年PM2.5比2012年下降20%,据我所知,江苏省是2013年实现PM2.5监测能力全覆盖的,请问2012年PM2.5的年均值是多少?以2012年为基准年是如何确定的?第二个问题,江苏是煤炭消耗大省,如果到2017年要实现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煤炭消耗总量大概降多少,江苏省用煤量将达到怎样的水平?

刘建琳:2012年是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有的地方考核PM10,有的地方考核PM2.5。实际上2012年我省还没有PM2.5监测全覆盖能力,初步考虑以2013年数据为准。

张祥志(国家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2017年考核的基数是按照2013年来,2012年全省只有7个点开展工作,所以应按照2013年一整年的数据来进行考核。按照江苏13个市72个PM2.5监测站点全年的平均值,2013年全省PM2.5的平均值是73微克/立方米。对于目标完成情况,国家将对江苏省全省进行考核。省里再对各个市进行考核。

刘建琳:目前考核办法正在制定中。

戚玉松(省能源局煤炭电力处处长):能源消费的问题是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江苏产业结构偏重,近几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但过剩产能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我省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目的是降低单位GDP的能耗,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通过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宏观调控,煤炭的占比持续下降。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0年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75.44%,到2012年底已经降到70%。我们GDP总量很大,从供电煤耗来看,2010年供电煤耗322克/(千瓦•时),2013年下降到308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大概要低12克/(千瓦•时),下降幅度是相当大的。今后,我们将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能源结构调整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核电,重点推进海上风能发展,同时加大光伏能源。二是加强天然气利用,同时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通过有序的发展热电联产,扩大供热范围,优化我们的电网布局,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有信心到2017年,煤炭占比从2010年75.44%下降到2017年65%。我们力争实现煤炭负增长。

记者:我是扬子晚报记者,我注意到文件里提到2015年初步形成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怎样的措施达到这一目标?

濮梅娟(省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大气污染的影响跟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部门制定了江苏省环境气象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建设完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提升大气污染预警服务能力,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业务,开展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雾霾的监测等等,分析研究大气污染的天气背景、影响系统,以及它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的关系,建立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系统,对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做出不同等级预报,预判未来的天气是否有利于空气的污染、扩散和清除。二是气象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建立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联合制作全省13个市实际空气的指数预报。三是气象与环保部门联合发布大气污染预警报告,2012年省气象局和省环保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又建立了大气污染预报预警的细则,在日常环境下每天下午两家业务单位进行会商,对大气污染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作研判。在冬季雾霾多发季节,及夏收和秋收时节,环保和气象部门会增加会商,一天进行两次会商,通过会商来研判大气污染的未来变化趋势,发布大气污染预警,提醒公众采取防御措施。大气污染预报服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我们通过上述工作,在环境气象、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实施方案》公布以后,我们气象部门会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气象和环保联防联动机制,提高预报预警水平,更好服务社会公众。

记者:我是江苏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实施方案》提到今后不通过环评的一些项目,不可通过土地以及发放许可证,目前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二是在《实施方案》第22条提到,要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扩散的城市和空间布局,沿江8市和苏北5市要完成一些总体规划编制,这个规划编制会更突出公园、绿地和一些空间布局吗?主要是新城建设方面吗?老城在里面吗?

刘建琳:第一个问题问的是怎么强化约束指标,这个毫无疑问,现在所有的新建项目没有通过能评、没有通过环评,肯定不能通过审批,2013年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实施方案》出来以后,要求会更严格,而且会细化很多,后面还会出台更严格排放标准和准入门槛,门槛会越来越高,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主持人:下一个请徐厅长回答。

徐学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你问了《实施方案》中的第22条。现在我国提出城镇化建设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到2017年,沿江8个省辖市要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苏北5市,也会更加注重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要在这轮规划中把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建好,比如推进城市绿道、步行道、专用自行车道等等。现在提出老城区要见缝插绿,在新城区,特别一些重新调整规划的城市,一定会注意到大力推进城市绿地的覆盖,等等。

记者: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江苏省有没有相关研究,工地的扬尘、还有机动车对于雾霾天气贡献率分别是多少?第二个问题,对于机动车排放还有城市工地扬尘,我们有什么治理措施?

张祥志:我回答第一个问题,根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在雾霾期间,PM2.5里面,硫酸盐和硝酸盐占比冬季和夏季不一样,夏季的硫酸盐为主,硝酸盐比例低一点,冬季相反。这说明污染的来源有差别,夏季硫酸盐氧化率比较高,在雾霾期间,硝酸盐污染的贡献相对会大一些。

徐学军:江苏城市建设任务比较多,也比较重。工地扬尘,老百姓看得见,感受比较深,这几年我们在治理工地扬尘上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连续十年推进文明工地创建,要求工地上面全覆盖、全封闭,进出车辆尽量做到冲洗;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工地扬尘进行处罚;三是会同环保部门进行明察暗访,对一些工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罚,同时推出一些比较好的示范工地。最近正在研究“扬尘百日整治”行动,主要推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创建文明工地。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

记者:我是省广电总台新闻频道记者。江苏现在已经推进了重度污染天气下的预警机制,现在全省预警机制启动线不一样,南京达300是最高级别,但是省级线是500。2014年启动的这个预警机制有没有可能全省统一?有时老百姓会反映重度污染天气下预警机制启动不够及时,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要求,重度污染多长时间要启动这个预警机制,如果不启动会追究什么责任?

刘建琳:预警标准的问题现在正在调整,因为国家当时应急总体要求没有出台,所以出现标准没有统一的情况。目前我们正在修订,以后会进行统一。至于预警何时启动,在预警预案里面也有明确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后能够形成污染天气的预报,目前我们在污染天气预报方面,预见性还有一定局限,包括现在的监测,除了空气质量监测,还需要有一些污染源排放情况监测的数据作为支撑,才能做到比较好的预报模型。所以预警关键在于对一个较长时间,可能会形成重度污染情况下,才会预警。是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

记者:我是南京日报记者,去年南京发布过一次红色预警,全市中小学停课,江苏省预警机制,会不会全省一旦发生严重污染,有停课这一条,因为当时停课各方面压力比较大,会不会提高到400或者500,这样不容易达到,学校就不会这么轻易停课?

刘建琳:重污染天预警分为蓝、黄、橙、红几个等级,红色预警要到500以上。一般来讲,停学措施是影响比较大的,不会轻易启动,而且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以后这些在应急预警预案里都会进行完善。

主持人:记者朋友们,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社会关注度很高。我们期待通过记者朋友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报道,引导全社会参与这项工作,和政府部门一起努力,切实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