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改院推进职工持股建议的历程回顾
摘要:90年代初,由于个人和企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约束机构、调节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问题。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地方开始职工持股的实践探索。
90年代初,由于个人和企业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约束机构、调节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问题。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地方开始职工持股的实践探索。各地实践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引发了关于职工持股的争论。有人认为,我国职工持股不完善,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的时机不成熟。也有人认为职工持股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和急迫性。
1994年,中改院就开始明确提出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推进职工持股的建议。1996 年4月,中改院与原国家体改委在海口召开了"中国职工持股暨股份合作国际研讨会",同年5 月,向国家有关部委提交了"关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实行取工持股计划的20 条建议",这对推动全国职工持股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去年12 月,中改院与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又在海口召开了"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暨职工持股国际研讨会",2000 年1 月,中改院提交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职工持股制度的25 条建议",并先后建立了"中国职工持股咨询中心"和"中国职工持股网站" 。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为了进一步推动职工持股, 2000 年12月11-13 日,中改院又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在海口联合召开了"中国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建设国际研讨会",会议以职工持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重点,以推进中国企业职工持股的规范化、制度化为目的,对职工持股的设置、职工持股的管理、经营者期股期权、职工持股的法律建设和配套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国内企业、学术界和国外专家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