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解读设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职能及意义
摘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接受记者采访,并对领导小组的职能及意义做深度解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国人民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对各领域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即将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的职能是什么?中央专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意义何在?围绕以上诸多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层次更高协调面更广
记者:即将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领导小组与过去的国家体改委有哪些区别?
迟福林: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其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都在于协调各方利益,包括协调部门利益,协调中央和地方利益,打破各种利益关系。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层面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与 80年代国务院决定成立的国家体改委的区别,在我看来,两者既有可比性,又有不同之处。
可比之处在于:首先,两者都是在改革关键时期成立的。1980年5月,面对仍然十分严峻的经济调整压力,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1982年,为了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成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利益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与危机赛跑的特点突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至关重要。其次,两者都是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国家体改委曾经有两位总理兼任主任,预期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将由至少中央常委以上的领导担任。
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国家体改委主要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主要是领导全面改革,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改革。
其次,层次不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属国务院系列,职能重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中央层面的,定位为统筹“五位一体”改革,层次更高、协调面更广。
小组组长会由中央主要领导担任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架构设置是怎样的?谁将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迟福林:当前,各方对这个改革领导小组的人选很关注。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推进改革的机制。
首先,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会由中央主要领导或中央常委担任,中央和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进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及其组成人员,应该是长期关注和研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体制改革的资深专家型干部。他们有勇气、有魄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其次,重要的是形成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初期,个人影响力和决策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邓小平同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在充分发挥个人作用的同时,更要建立一个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改革的协调机制。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承担协调各方的作用,调动多方面的资源,不会是个议事协调机构。
二是建立改革评价机制。把全面深化改革评估结果作为责任部门和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党内问责和行政问责制。定期跟踪评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进展,坚持透明性、公开性原则,积极引入外部评估机制,保证评估的客观性,由此分析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
三是建立改革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真正挖掘有闯劲、有创新思想的改革人物,并配置到改革的关键岗位上;增强各级干部的改革意识,形成改革人才的培养机制。
四是建立全社会参与改革机制。成立全面改革专家谘询委员会。充分利用多方智慧、设立各类专题改革研讨小组,形成改革研究广泛的社会网络,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专家网络,研讨改革重大课题。
尽快形成全面改革的行动和实施方案
记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职能定位是什么?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多项改革内容,小组将发挥哪些作用?
迟福林:全会决定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基本职能定位,是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顶层协调、顶层推动、督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改革突破的责任主体,有到2020年明确的时间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这个小组要区分轻重缓急,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尽快突破,以完成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
尽快形成全面改革的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规划以及各领域专项改革规划。有的领域有改革方案,需要进一步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例如收入分配改革;有的领域还没有改革方案,需要尽快启动研讨,加快实施方案制定。例如反垄断改革;有的领域为适应2020年的目标,要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与实施方案,例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等。
营造改革的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发展的大环境。一是对未形成方案的改革,积极引导各方参与改革讨论。二是对出台的方案的改革,在实施之前做好有明确时间要求的试点工作;三是对正在实施的方案,在实施进程中,鼓励各方参与、监督、反馈,使各方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一是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有改革协调机制资源,形成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二是加强对涉及多方面主体改革的统筹协调;三是加强对地方改革的统筹协调。
打破利益藩篱,强化改革措施的督促落实。强化对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改革的统筹、协调、指导、督办,打破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等既得利益藩篱。
实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着重把握改革大方向,制定改革大思路和战略行动。凝聚改革多方力量,使改革尽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个清晰的时间表,反映了中央实现改革突破的决心和魄力,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历史责任与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