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大连发展软件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信息时代,软件产业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2年9月20日,国务院又制定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软件产业加快发展。大连软件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今,大连已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在中国软件产业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连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通过积极抢占软件产业的国际制高点,而在信息产业革命中崛起。
在信息时代,软件产业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2年9月20日,国务院又制定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软件产业加快发展。大连软件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今,大连已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在中国软件产业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连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通过积极抢占软件产业的国际制高点,而在信息产业革命中崛起。
把握规律,抢占信息产业制高点
大连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的城市。面对激烈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连市委、市政府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发展软件产业是迎接挑战、化解发展难题、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大连建设和谐社会的助推器。近年来,大连市软件产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发展迅速、成就喜人。2004年,销售收入为70亿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企业达45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100多家,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有50家,形成了国内外大公司和本地企业组成的软件产业集群。在大连,通用电气、IBM、爱立信等22家世界500强IT企业纷纷设立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东软、中软、浪潮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设立了出口基地;大连华信、海辉、永佳电子、远东数码等本地优秀软件企业也在IT业崭露头角。2003年,中国国际软件交易会落户大连,引起了世界IT精英的极大关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展软件产业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大连市从优化环境入手,实行扶持、激励的产业政策,着力营造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规范透明的政务环境。从1998年开始,市里每年拿出2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1亿元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2004年,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在政府采购、人才培养和引进、软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软件企业有力支持。特别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带动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使用正版国产软件,以支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发展。
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发展软件产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一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市场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创业环境国际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竞争合作中锻炼人才队伍、增强技术实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提升国内软件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与竞争力。二是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世界顶尖IT公司的战略合作,在软件外包业务中锻炼、提高民族软件产业。三是全力支持企业开展CMM、CMMI评估工作,以便培育出更多能与国际大公司平等对话、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的企业。目前,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已与美国微软公司在技术、人才和投资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大连海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吸纳了美国英特尔公司等四家国际金融风险投资。大连市正积极推进有实力的软件企业稳步、快速地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软件生产是以人的智力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知识产业,因此人才是根本。大连市把人才队伍建设,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作为发展软件产业的重中之重。一是与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增设软件技术应用的相关专业,健全学校的软件基础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形成以企业为核心,政府、学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著名软件企业的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软件人才。大连软件园和东软集团公司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民办软件学院——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造就一批软件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市场开拓人才、精通行业应用的专业软件人才。三是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软件高级管理人才、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四是实行激励政策,吸引留学国外的软件人才回国或在国外为祖国服务。目前已有国内外2000多名软件开发人才到大连软件园工作。
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及其应用系统,软硬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首先是制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促进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调整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其次是引导、支持软件企业与应用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04年,大连嵌入式软件收入额为12.2亿元,出口5700万美元,嵌入式软件已成为大连软件产业中发展强劲的增长点。大连机床厂集团、大森数控有限公司利用嵌入式软件,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发生产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机床。大连现代高技术公司则把软件技术运用于现代医学,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栅强放射治疗系统。
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大连软件业的成长历程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道路的一个缩影。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软件强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为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急起直追,尽快解决好我国软件企业规模小、产品低端化和国际竞争力不强这一普遍问题,积极抢占全球软件产业制高点。从大连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发展软件产业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对外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软件开发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工程。我国软件产业目前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多年来,我国在基础软件研究与开发上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自主健全的软件产业链,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拓展空间。从软件产业的规模来看,则以中、小企业为主,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式企业和具有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在很多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上,还受制于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较少,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这种形势决定了要发展软件,不引进不行,但一味依赖引进也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实施引进——吸收——创新——领先的技术赶超战略,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
(二)全面发展和重点扶持的关系。为了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导权,我国必须加快实施选择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以重点项目带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和技术,就不可能占领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目前,国产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要实现民族软件产业的升级和振兴,必须集中力量,扶持核心技术项目的发展,加快培育民族软件产业的龙头企业。要制定政府采购软件产品和服务的目录及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积极采购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或与软件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引导作用,规范软件行业竞争秩序,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行业应用为重点,引导软件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各行业内的软件开发部门转变经营机制,走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发展道路,积极培育民族软件骨干企业和名牌软件产品。
(三)软件和硬件关系。我国要想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的高质量结合。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是在实现了工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我国在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的背景下,不可能脱离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也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信息化的模式,而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道路。软件产业的发展能给“中国制造”带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乃至制造设备。我国在加强硬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软件核心技术的研发与进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出先进的制造产品和著名的制造企业,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软硬”统一的完美产品和中国品牌。
(作者: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