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突出“特”字——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研究报告》前言

2013-02-27 22:09 突出“特”字——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

摘要:不久前,卫留成书记在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如何突出“特”字,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是海南改革发展新阶段的重大课题。把这个课题做深、做透,海南就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突出“特”字,推进以开放

为主题的海南综合改革

迟福林

不久前,卫留成书记在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如何突出“特”字,努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是海南改革发展新阶段的重大课题。把这个课题做深、做透,海南就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一、突出“特”字,要确立通过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改革开放是海南的立省之本。海南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做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从当前的情况看,突出“特”字,首要的是改变常规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

当前,无论是我国的全面开放、还是南海合作开发与环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大趋势,又一次为海南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

1.充分估计改革开放在推进海南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006年,海南的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应当说,这是海南经济跨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但与全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海南的经济总量仍然太小,尽快增加经济总量,是未来几年海南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尽快地提高经济总量?近20年的实践一再说明,海南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改革开放进程直接相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方针是符合海南实际的。前些年,海南经济总量增幅不尽人意,根本性原因在于未能突出“特”字,在于改革开放的相对滞后。把这个“根本性问题”解决好,海南经济发展就有可能步入持续增长之路。

2.突出“特”字,当前尤为关键的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正如前不久卫留成书记指出的,“落后的思想、保守的观念,为改革发展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使本来可以做的事没法做,本来可以做成的事做不成,贻误了改革发展的许多机遇”,因此,“进一步推进海南的各项事业,必须高度重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敢做、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破除一切束缚经济特区发展的思想禁锢和体制障碍”。卫书记的这段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当前,要在全省范围内、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尽快形成突出“特”字的良好社会氛围。

3.改革开放对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重大作用何在

怎样全面理解“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形成有特色的经济结构,关键在于要全面突出“特”字:第一,经济的开放度;第二,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第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比重;第四,独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第五,生态环境的基本优势。我认为,至少是以上5个方面的结合,才能构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实践说明,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是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基本动力。海南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海南所有制结构的现状,海南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都同改革开放直接相关。只有很好地突出海南体制机制的“特”字,才能加快构建既有独特优势,又有竞争力的经济结构。

二、突出“特”字,要在扩大开放中加快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海南作为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度既是形成特色经济结构的主要动力,又是其基本内涵。前些年,海南经济发展同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的逐步拉大,主要在于经济开放度的差距。只有把提高经济开放度作为海南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形成既有独特优势、又有竞争力的经济结构。

在我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海南仍然能够在扩大开放方面有所作为。过去的十几年,海南确实错过实行大开放的一些重要机遇。当前,在我国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海南在扩大开放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第一,作为经济特区的某些开放政策应当在进一步完善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二,海南是我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桥梁,在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中能够扮演独特的角色。当前,海南应当积极参与环北部湾的区域合作,并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加快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合作开发进程是一个大趋势。为此,海南要尽快成为我国挺进南海、进行油气综合开发的后方基地,并争取把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一些重大项目落户海南。

1.以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提升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旅游产业是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从现实看,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拥有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重要的在于旅游产业的开放度不够。2005年海南国际旅游人均消费仅为298美元,不仅远远低于2003年亚洲主要国家与地区人均1300美元的水平,也低于国内人均550美元的水平。为此,应当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某些优势,切实解决海南旅游开放的某些重要事项,如:全面落实和实行落地签证、免签证;在重要旅游区域实行货币可自由兑换;鼓励和支持独资、合资的旅游企业在海南发展;设立免税商店;与旅游建设直接相关的某些产品实行零关税等。这些事情,只要积极主动工作,完全有可能尽快得到解决。

2.积极争取尽快建立洋浦保税工业港区,加快发展以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为重点的资源加工业,逐步把海南建设成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

2005年6月以来,国务院已先后批准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和大连大窑湾三个保税港区,深圳盐田和山东青岛也在积极申报。在这个背景下,海南应当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尽快使洋浦成为区位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保税工业港区。即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范围内,以油气综合开发为重点,以实行自由港区的政策和发展模式为目标,把洋浦建成现代化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保税工业港区,实现邓小平当年的战略设想。

3.利用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地在琼台农业合作上有所作为,大力发展热带绿色农业

海南热带绿色农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农业的经济开放度不够,农业技术和相关服务的引进同农业的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农业经济的开放关键是琼台农业合作要有新的突破。这些年来,琼台农业合作虽然有所进展,但与福建等省相比,差距逐步拉大。海南实际利用台资,至2006年6月仅为福建的1/4,为3.35亿美元。为此,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借鉴福建等省的经验,促进琼台农业合作的重要进展。

[page]

三、突出“特”字,要全面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实现环保体制机制的创新

罗保铭代省长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大资本。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热带绿色农业的形成也有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从中长期看,没有绿色就没有高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实优势。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不仅要坚持“三不”原则,把保护环境作为海南的生命,而且还要高度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海南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拉动作用。

1.组织力量对海南生态环境作全面客观的评估

海南生态环境指数排在全国前列,但是,海南环境的承载力有限,环境风险因素在逐渐加大。当前,十分需要对海南森林覆盖率、森林砍伐情况、水资源及其污染状况、生产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等作全面的调查评估。

2.探索海南环保的体制机制创新

环境保护既有经济方面的问题,又有社会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安排问题。体制机制建设对于海南建设生态省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大工业项目的进入,海南环境的风险因素将会加大。由此,建议把生态省作为规划的基本目标,以使海南成为我国第一个环保特区。所谓环保特区,是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通常是指一个水循环流域或者一个岛屿地区),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并运用世界上先进的治理环境技术和治理机制,采用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工农业生产和从事经济运行、城市管理。建设环保特区,是海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对海南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全国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做有益探索。

四、突出“特”字,关键在于实现新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质性突破

我国的改革攻坚进入新阶段,经济特区的改革试验仍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新阶段,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更深刻。在这个背景下,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推进新阶段我国改革进程仍然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今天,着眼于海南的现实需求,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并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海南就有可能在改革新阶段有所作为,为全国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1.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海南建省之初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实践,曾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要着力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提高政府效率;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2.创新各类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在这方面,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例如,至今为止,全省60%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尚未完成改制;私营企业的比例低于全国20个百分点。为此,海南在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同时,要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进程,并积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3.大胆实践,建设有海南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通过全岛范围内资源的统一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开发、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以走出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4.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加快海南改革开放进程

充分行使全国人大授予海南的特别立法权,并从基本省情出发,加强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的立法进程。当前,要围绕扩大开放填补重大立法空白,对产业开放和外商投资企业法规条例中不完善的地方应及时修订,使各项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地配套完善,依法保护中外投资企业和职工的正当权益,并依法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管。通过完善法规,使产业开放各个领域的工作都有法可依,使中外投资者各方面的权利、责任都有严明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要加快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创新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创办海南经济特区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突出“特”字,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带动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做好海南好好发展起来这项“很了不起”的事业。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