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摘要: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元旦社论《乘胜前进》指出,华主席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努...
1月1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元旦社论《乘胜前进》指出,华主席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努力作战,去夺取更大的胜利。”深入揭发批判“四人帮”,是我们全年的中心任务。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把“四人帮”揭深批透,把思想政治路线搞清楚,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搞得更好。
1月8日 新华社讯,今天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逝世1周年。连日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国防科委,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在京的台湾省籍同胞和港澳同胞,中共北京市委、市革委会、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以及全市的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商店、街道等基层单位,普遍举行了纪念会、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
2月7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经汪东兴决定、报华国锋批准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社论还指出,当前,就是要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统一指挥下,在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上,把我们的步调一致起来。紧紧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一切服从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我们的步调就能一致。离开这个纲,违背这个战略决策,我们的斗争就会走偏方向,我们的步调就不能一致。
2月8日 《人民日报》发表任平文章《抓纲治国》指出:抓纲才能治国。我们当前的主题,当前的纲,就是深入揭批“四人帮”。正确处理纲和目、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政治觉悟问题,也是领导艺术问题。我们要把学好文件抓住纲,深入揭批“四人帮”摆在议事日程的首位。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打一场深入彻底揭发批判“四人帮”的人民战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月15日 华国锋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和讨论国家计委《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在余秋里主持下,国家计委同各地区、各部门从1976年11月开始,着手制定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
2月25日 在于光远的主持下,召开北京地区的学术讨论会。经过酝酿,确定首先从揭发批判“四人帮”在按劳分配问题方面的谬论开始,为全国性的讨论作准备。在这个会上,于光远说明召开这样的经济理论讨论会的意义,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用它来说明“四人帮”讲的那些“理论”是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意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此后,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全国性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一共开了4次。
2月 邓小平同前来看望的王震谈话。对“两个凡是”的提法提出异议,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
3月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和讨论国家计委《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会议基本同意国家计委的汇报。
3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正式恢复中央党校。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汪东兴兼任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胡耀邦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3月3-16日 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197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通过了国家计委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会议回顾了“文化大革命”中党同“四人帮”在经济领域进行的重大斗争,针对当时经济领域存在的思想混乱,提出了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不要搞好生产,要不要规章制度,要不要社会主义积累,要不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要不要引进新技术,要不要坚持计划经济等10个要不要的问题。
3月10-22日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国家计委的《汇报提纲》,部署1977年的工作。会议对《汇报提纲》中揭发批判“四人帮”的部分反映强烈,发言踊跃,对1977年计划表示同意。会议决定,在1977年下半年适当时间,提前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华国锋在讲话中提出,抓纲治国战略决策要在今年初见成效,3年大见成效。他还重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必须维护;凡是损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会上,陈云、王震等老同志郑重提议要邓小平出来工作,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3月14日 邓小平同前来看望的胡耀邦谈话,就粉碎“四人帮”后应该抓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交换意见。胡耀邦说:粉碎“四人帮”之后,究竟人心在哪里?对全党命运攸关的这种大问题,凡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人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可是有些人就是模糊得很!
3月30日 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的汇报提纲,下达1977年计划。国家计划委员会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交《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经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中央同意这个《汇报提纲》,并批准1977年计划。
4月7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学习《毛泽东选集》第5卷的决定。15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开始在全国出版发行。5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华国锋《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学习〈毛泽东选集〉第5卷》一文。
4月10日 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信件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5月3日,中共中央转发此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4月14日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毛泽东选集〉第5卷的决定》。15日起,《毛泽东选集》第5卷在全国发行。第5卷收入了毛泽东在建国以后头8年的一些著作,其中大部分正确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4月20日-5月13日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先后在大庆、北京召开,7000人参加会议。5月9日,华国锋在北京召开的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大会上讲话,阐述了工业学大庆的重要意义,要求3年内把全国1/3的企业办成大庆式企业,到本世纪末石油部门要为创造10来个大庆油田而斗争。
5月1日 华国锋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文中引用了毛主席1956年所说的搞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那就要开除球籍的话。1963年时,毛主席已经认为本世纪末赶不上美国,改为走在世界的前列。华国锋的文章重提超过美国,就把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又提高了。
5月中旬 胡耀邦主持召开讨论教学问题的会议。他问:现在北京有一个政治旋涡,你们敢不敢进这个旋涡?我是想进的。他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也要有个发言的地方。所以我想在中央党校办一个小小的理论刊物,你们同意不同意?我准备办3个刊物,一个叫《理论研究动态》或叫《理论动态》,任务是拨乱反正,完整地、准确地阐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把“四人帮”搞乱了的路线是非、理论是非颠倒过来。我们这个刊物,不要长篇大论,不当重武器用,只当手榴弹用,向这个政治旋涡里投下去,掀起点波澜就可以。一个叫《中央党校校刊》,是文献性质的。第三个是《中央党校简报》,不定期,是向学员作调查,向中央反映情况。这3个刊物都由我亲自抓。
5月24日 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在谈话中提到前些日子汪东兴、李鑫来看他的事情。邓小平说: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
7月16-2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全会一致通过了4项决议,即:《关于追认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决议》、《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和关于提前召开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会上,华国锋继续宣扬“两个凡是”方针,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的理论和政策。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7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和讨论国家计委《关于引进新技术和进口成套设备规划的请示报告》。报告说,今后8年,除抓紧把1973年批准的43亿美元进口方案(简称“四三方案”)中的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外,再进口一批成套设备、单机和技术专利,总额为65亿美元。
8月3日 邓小平同胡乔木、于光远、邓力群谈话。在谈到《评“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时说:你们那个东西,基本上是写得好的,站得住,但有点吞吞吐吐,讨论后改一下。在谈到按劳分配问题时说:应该有适当的物质鼓励,少劳少得,多劳多得,说得清楚。现在有人把不是毛主席的东西,强加给毛主席,说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这根本不行。在谈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问题时说:班子不能散,这个班子要存在。以后用什么名义再说,反正理论队伍不是多而是少了。
8月4-8日 邓小平召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共邀请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他指出:邀集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就是要请大家一起来研究和讨论,科学研究怎样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
8月10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调整部分职工工资的通知》,决定在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和国家财政情况开始好转的基础上,为部分低工资的职工调整工资,使3000多万职工生活开始有所改善。这次调整的范围是: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1级工,196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2级工,以及同他们工作年限相同、工资等级相似的企业干部和商业、文教卫生、国家机关等部门的职工。除上述两类人员以外,对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其他职工,也调整一部分,调整工资的人数,不超过这部分职工人数的40%。通过这次调整,60%的职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资收入。
8月12-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他指出: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他表示,一个国民经济新跃进的局面正在出现。叶剑英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
8月13日-9月25日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根据邓小平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召开的。会议讨论制订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及《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恢复考试,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年龄可放宽到30周岁)和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都可报考。
8月19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
8月24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就中美建交谈判中的一些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全球性战略问题阐明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他指出:我们历来都说,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国务卿先生提出的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方案,比我们签订上海公报后的探讨不是前进了,而是后退了。我们多次说过,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在台湾问题上有3个条件,即废约、撤军、断交,按日本方式。
9月5日 邓小平同方毅等商谈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问题,并要中国科学院起草一个书面报告,提出国家科委的领导人选,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6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我同不少同志交换过意见,看来恢复国家科委势在必行。”“原拟在国务院设科教组的方案,拟取消。”“大学科研由科学院统一规划。”“国防科研由国家科委统一起来,特别是必须统一规划。”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
9月6日 邓小平会见基恩·富勒为团长的美联社董事会代表团。他指出:过去“四人帮”不提倡搞生产,认为搞生产就是“唯生产力论”,就是“不革命”,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们反对按劳分配原则。所谓按劳分配,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现在,我们要恢复按劳分配的原则。我们是实行低工资政策,要实行好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才能逐步提高工资。
9月9日 在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上,华国锋把党的十一大路线概括成为: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纲治国,继续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9月10日 邓小平会见滨野清吾为团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团。在谈到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时,他指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提出的计划、设想。由于“四人帮”的干扰,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受到相当的破坏。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和破坏的东西抢回来。
9月11日 华国锋召集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负责人研究加快经济建设速度问题时,批评国家计委提出的工业增长速度“太保守”,他强调,“今后工业部门要开足马力,挽起袖子大干”,“明年的积累要加快”。
9月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明确肯定新中国成立28年来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在科学技术战线始终占主导地位,确定科学研究机构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认为应该恢复研究人员和教师的职称评定。
9月19日 邓小平和方毅同刘西尧、雍文涛、李琦等谈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指出:1971年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里,讲了所谓“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
9月29日 邓小平和邓颖超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在谈话中,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末,我们就是有希望的。我们还要吸收世界先进的工业管理方法,要搞科研,搞自动化。我们的设备能力不小,但生产落后,这是一个组织管理问题。我们的潜力很大,但有个组织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科学研究要走在前面。
△邓小平会见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周年庆祝活动的华侨、华人、台港澳同胞旅行团部分成员。他指出:我们要把因“四人帮”破坏而损失的时间抢回来,在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要花更大的精力。世界上最先进的成果都要学习,引进来作为基础,不管那些“洋奴哲学”的帽子。我们实行“拿来主义”。搞建设,单有雄心壮志不够,没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就像氢气球一样,一吹就破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希望,但要谦虚一点,合情合理一点,合乎实际一点。
10月7日 根据胡耀邦意见,《人民日报》发表了由中共中央党校杨绛春、叶扬、陈中的署名文章《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文章揭露“四人帮”对干部进行诬陷迫害、残酷打击的种种事实,尤其是迫害担负各级领导职务的老干部的罪行。文章鲜明地提出:我们要敢字当头,敢于冲破阻力,敢于推倒“四人帮”一伙在审查干部中所做的错误结论。一切强加给干部的诬陷不实之词,一定要推翻,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一定要纠正。文章发表后,广大干部群众给中央有关部门写了约1万封信,热情拥护文章的观点。
10月12日 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0月18日 华国锋在国务院会议上说,中央常委开会提出速度是否搞快一点。小平提出,我也有这种想法,是否把石油搞快一点,挤出石油出口,换回材料设备,把速度搞快一些。
10月21日 邓小平会见法新社社长兼总经理克洛德·鲁赛尔及法新社香港分社社长德·戴维斯。在谈话中他指出:我们的工资,在1974年、1975年先后两次提出要调整,但都没有调整,这都是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我们差不多10年以上没有调整工资了。这次调整面比较大,重点是让大量低工资的人收入有所增加。以后可以每隔一两年调一次。
10月23日 邓小平会见查尔斯·约斯特为团长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理事会代表团。在谈话中他指出:过去“四人帮”指责我们搞现代化,一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就说是“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我们把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起点,不这样干才真正叫爬行主义。又指出: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问题,总是要不断改进的。林彪、“四人帮”把合理的规章制度也破坏了。现在合理的要恢复起来,不好的要改进。
10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煤炭部汇报。汇报提出,煤炭工业今后23年要有个大发展,关键是近10年,首先是“五五”后3年。1978、1979每年增产4000万吨,1980年及“六五”期间每年增产5000万吨,1986年到1987年每年增产6000万吨,1987年总产量突破10亿吨,本世纪末最后13年实现更大跃进,每年增产7000万吨,2000年向20亿吨进军。
10月31日 中共中央发出1977年42号文件指出:中共中央8号文件通知,华国锋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叶剑英任副主任。现在,中央决定,增补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编委会副主任。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为编委会委员。
11月1日 邓小平听取洪学智、叶正大、郑汉涛的汇报。他在谈话中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决定,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物质奖励还是要的,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搞计时工资,也搞计件工资。工厂要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研究所里是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要恢复各种制度,恢复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总工艺师等岗位责任制。要从工作需要出发,要很好研究,哪一些是需要的,赶快恢复起来。没有岗位就没有责任。
11月3日 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王浩教授。他在谈话中指出:发展科学的方针,我们已经定了,即以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我们赶超的起点。但我们还要有具体的方法,要采取具体措施,不能光说空话。科技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现在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实行“拿来主义”。日本科学发展得快,就是实行“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不坏,真正的科学态度应该如此。又指出:按劳分配问题过去解决不了。现在看来还得按劳分配,必要的物质鼓励还是得要。今后全国都要恢复奖金制度。
11月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冶金部汇报。冶金部提出,“五五”后3年,要依靠现有基础,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全面大跃进,1980年计划产钢3500万吨,力争达到3800万吨。在此基础上,1985年产钢60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1990年登上1亿吨钢的高峰;在本世纪末拿下20几个鞍钢。
11月17日 邓小平和苏振华、罗瑞卿等在广州听取中共广东省委负责人韦国清、王首道等汇报。他在谈到外汇问题时说:我们搞外汇有很多门路,多搞点外汇,争取进口些大设备。要找几个省来共同出力解决香港供应的问题,光靠广东一个省解决不了。他说,中国把旅游事业搞好,随便就能挣二三十亿外汇。用这些外汇进口大中型设备有什么不好?在听完汇报后他说:你们的问题相当集中,比较明确,要写个报告给中央,把问题分析一下,什么是自己要解决的,什么是需要外省和中央解决的,看来中心的问题还是政策问题。
11月18日、23日、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和讨论国家计委《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汇报要点的主要内容是:23年设想,“五五”后3年安排,“六五”计划轮廓,10个重大政策措施。《汇报要点》提出:“要打好关键8年这一仗,实现上述各项设想,需要采取一些重大的政策和措施。初步考虑,主要有以下10条:1.整顿;2.引进新技术;3.科研和技术训练;4.质量第一;5.经济核算;6.专业化协作;7.劳动力安排;8.按劳分配和价值规律;9.体制;10.统一计划和责任制。”
11月24日-12月11日 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计划会议,讨论国家计委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简称30条),以及《197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草案》。12月11日,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讲话,着重讲了1978年计划和经济体制问题。他指出:“体制还在变动中,不能定型。问题是上层建筑怎样适应经济基础。”
11月28日 邓小平和李先念听取胡乔木、于光远、邓力群汇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揭批“四人帮”运动的情况,商谈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班子问题。针对有人提议将国务院政研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并一事,邓小平提出:国务院政研室还是单独保留下来好,负责人可以兼两个单位的职。名称就叫国务院研究室。还是你们这个班子。研究室的同志还可以和国务院各部委联系,搞调查研究。要写一写关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文章。
△国务院发出《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指出,为了确保人民银行货币发行权的集中统一,保障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信贷管理、结算管理、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管理、金银外汇管理、金库条例、会计制度等一整套基本制度的贯彻执行,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全国信贷、结算和现金活动的中心,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部委一级的单位,与财政部分设。
12月6日 邓小平和王震、罗瑞卿、张爱萍、洪学智听取第三、第五、第六机械工业部主要负责人吕东、李成芳、张珍、柴树藩汇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有两个问题可能拖我们的后腿,一个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问题,另一个是农业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就有一个工业支援农业的问题。机械工业要武装农业。农业机械要质量好、价格便宜,要有配件。发展工业、农业都要有具体措施,光讲空话不行,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
12月10日 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率领组织部全体同志,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的新局面。
12月31日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作为国务院部委一级单位与财政部分设,自1978年1月1日开始分开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