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金融改革

人民币汇率改革大事记(1978-2012)

2012-11-05 10:44 《中国证券报》、《浙江日报》

摘要:1978―1993年,汇率以双轨制为特征。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

1978―1993年,汇率以双轨制为特征。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

1993年5月25日,美国财政部在一份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1994年1月1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之一,中国将双重汇率制度改为单一汇率制。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大幅贬值至1994年1月1日的8.70人民币/美元,并实行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实施银行结售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外汇市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1996年12月1日,中国允许用于贸易的人民币与外币完全可兑换。

1997年-1999年,中国因在亚洲危机期间坚守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承诺。通过央行频繁干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固定在1美元兑8.28元。

从2002年4月2日起,公布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价格。

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次性调高2%,为8.11元人民币兑1美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即日起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适度扩大了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并取消了银行对客户挂牌的非美元货币的价差幅度限制。

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从2006年8月1日起,公布英镑对人民币汇率价格。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关口,为7.9982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7年1月15日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中间价首破1:1,为0.99945元人民币兑1港元。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8年7月-2010年6月,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中国事实上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6.83元,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

2010年6月19日,中国承诺增强人民币交易的灵活性,重新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0年7月19日,中国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意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结算范围,离岸人民币交易开始启动。

2010年10月1日,中国开展试点,允许指定出口商将部分外币收入留在境外。

2011年1月13日,中国启动试点项目,允许国内公司使用人民币在境外投资。

2011年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16,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20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