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经济体制改革信息——半月改革动态(2012年9月16-30日)

2012-10-03 10: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摘要: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效释放我国内需巨大潜力。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从世界上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率很高,同时农业现代化也达到相当水平,因此,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会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

一、“三化”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

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效释放我国内需巨大潜力。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从世界上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率很高,同时农业现代化也达到相当水平,因此,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会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立足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前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李克强强调,城镇化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差距也是潜力,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讨。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城乡差距,同时城市内部也存在着二元结构的问题,甚至表现为城市中最突出的差距。比如,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较多困难,城市和工矿还存在不少棚户区和困难户。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甚至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50%是棚户区改造,并努力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方面可以惠民生、促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抬高城镇化门槛,使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还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李克强说,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要抓住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结构调整的机遇,把发展城市经济与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构建创新转型的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他强调,工业升级需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更是密切相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相互联系,会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要顺应这一趋势,做大做强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服务业这个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增强就业创业的活力。

李克强强调,推进城镇化,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也难以支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夯实“三农”这个现代化建设的根基。

李克强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统筹谋划布局。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考虑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空间均衡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城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实行差别化政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特别是要提高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在促进东部地区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同时,对中西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要研究加快培育新的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

李克强强调,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改革。推进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问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持续发挥城镇化效应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金融、交通运输、科技、商务、工程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二)围绕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商贸、家庭服务、法律服务、体育、房地产服务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三)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扩大服务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服务业合作。(四)深化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会议强调,要将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文化产业、电子商务、旅游业、设计咨询、健康和养老服务、农村服务、海洋服务和其他新兴产业、新型业态等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会议要求完善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方面政策,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建立完善服务业创新体系、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和统计体系。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三、科技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确定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四是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见》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部署。

四、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发布。国务院日前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规划》分为九章,在回顾“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QFII获批投资额度突破300亿美元。据外汇局网站信息,2012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外汇局加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的审批节奏。2012年1月1日至9月19日,外汇局共计核准了72家QFII机构91.7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含追加投资额度)。截至2012年9月19日,外汇局累计核准157家QFII机构共计308.18亿美元投资额度。

五、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部控股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9月25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司注册资本258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控股,持股比例为98.0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参股,持股比例为1.94%。目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构成的现代股份公司治理架构。公司设立后,将在继续做好不良资产业务的同时,重点发展银行、信托、租赁与银行业相关的业务。

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部门联合部署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求各地按照建机制、控费用、调结构、强监管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为2015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打好基础。《通知》规定,取消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政策,试点医院的药品价格要降低15%左右。《通知》要求,各地要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积极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开展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多种收费方式相互衔接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切实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会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推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补偿机制改革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医药价格改革是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建立新的补偿机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会议强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做到三个“同步”。即,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与降低部分检查检验价格同步,促进医疗机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价格、控制药品费用同步,促进医疗机构不断规范诊疗用药行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提高医保支付水平、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同步,确保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七、地方改革

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据日前召开的辽宁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信息,新民、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海城、本溪县、凤城、东港、大石桥、开原、大洼等11个县(市)被确定为改革试点县,从2012年9月起到2013年5月试点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此次试点工作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

广西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根据《条例》,企业民主管理的实施主体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无论企业大小、无论企业性质,都必须依法律规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障。《条例》打破了原来有关职代会制度仅限于国有及集体企业的规定。《条例》还进一步确立了厂务公开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该公开除商业秘密外的企业奖惩情况和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等七项重要内容。国有、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除了公开以上内容外,还应当公开除商业秘密外的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重大决策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提薪晋级、企业管理人员收入情况等内容。

《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将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日前,云南省人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将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并对贯彻实施《条例》、促进全省民办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要求。据介绍,《条例》突出了7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鼓励和支持;二是细化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的规定;三是完善了承担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规定;四是规定了对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险给予补助;五是对教师在公办与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做了相关规定;六是对民办学校的收费作了规定;七是对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作了规定。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