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社会体制 社会保障

十年——社保大事记

2012-09-29 17:30 互联网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开始社会化发放,中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上《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保障在养老、医疗、工伤等几个重头方面全方位向前推进。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3

养老金开始社会化发放,中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上《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保障在养老、医疗、工伤等几个重头方面全方位向前推进。

2004

企业年金开始试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发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行。当年修改的宪法第一次明确将社会保障制度载入条文,同时,中国政府第一次针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发布了白皮书。

2005

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也开始试水。这一年,社保基金也开始大举入市。

200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15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加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布,意味着更大范围的工作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视野。

2007

《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关于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在短短几个月内密集出台,宣告了新社保体系几大核心中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建设阶段。

2008

残疾人保障法通过并实施,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的多个政策纷纷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在快速推进,社保卡全国统一的提法也初见端倪。

2009

新农保试点启动,我国农民在60岁后首次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同年,各地区全部建立了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彻底实现了农民工等流动就业群体跨地区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公布、《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的通过、全国工伤预防试点工作的启动也是社保发展中的亮点。

2010

历经多年审议的社会保险法终于出台,成为当年社保领域最重大的事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标准在这一年提高到120/人,参合率超过90%;《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施行,意味着跨地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推进;《工伤保险条例》也得到修订。

2011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71日启动,计划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此外,国家也开始了对下一步的社保规划:公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