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观大潮者,必是登高人
摘要:1978年,当时的广汉县金鱼公社(现为金鱼镇),把上面定的粮食任务分到三个作业组,完成任务后剩下的粮食归组,再按社员出工多少分到人头,多余多分。农民很欢迎这个办法。
1978年,当时的广汉县金鱼公社(现为金鱼镇),把上面定的粮食任务分到三个作业组,完成任务后剩下的粮食归组,再按社员出工多少分到人头,多余多分。农民很欢迎这个办法。
把“包”字运用到农业生产中,金鱼公社是在四川乃至全国第一个实施这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地方——四川日报敏锐地从省委办公厅文件中捕捉到这一事件不寻常的历史意义。
时任四川日报副社长的许川速派记者赵世富赴金鱼公社采访,经过5天细致的采访和写作,一篇长篇通讯和短评发表在1979年2月20日的四川日报第三版上。
“把‘包’字这么明确地作为言论的文眼肯定并加以宣扬,当时全国党报只有四川日报一家。”赵世富回忆到。
这篇短评的内容如今读来仍有价值。“当然,任何新办法都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金鱼公社的新办法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金鱼公社的经验中要面向实际,做到善于学习别人的好东西,敢于创造自己的新经验。”
这篇报道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地掀起了学习金鱼公社经验的热潮。
但不久,“包产到组”这株嫩苗遭遇“倒春寒”。1979年3月15日,某中央权威报纸在头版头条发表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并加编者按语。
“对于提倡和推广金鱼公社‘包产到组’的经验,中共四川省委始终没有动摇。不仅如此,1979年10月,省委还发文,提出‘可以包产到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实行奖赔责任制’。”赵世富介绍。到1982年底,四川农村有近98%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川人敢为天下先。1980年6月18日,广汉县向阳公社更名为“向阳乡人民政府”,这一在全国率先取消政社合一管理体制的人民公社、恢复乡政府建制的壮举,奏响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序曲。
“回溯历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是贯穿农村改革、引来农村巨变的历史进程的一根红线。”赵世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