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右玉精神”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摘要:“右玉精神”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山西省委号召全省学习“右玉精神”。朔州市作为“右玉精神”的发生地,把传承和弘扬“右玉精神”贯穿于制定决策、推进工作、狠抓落实的全过程,努力续写传承弘扬“右玉精神”、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解放初自然生态条件恶劣,一度危及居住生存。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县历任县委、县政府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硬是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为今天的“塞上绿洲”,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并形成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山西省委号召全省学习“右玉精神”。朔州市作为“右玉精神”的发生地,把传承和弘扬“右玉精神”贯穿于制定决策、推进工作、狠抓落实的全过程,努力续写传承弘扬“右玉精神”、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强化学习教育引导,激发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守植绿富民信念不动摇,“资金不够义务补,物质不够精神补,白天不够晚上补”,办成了常规难以办到的事情。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就是要使干部群众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做促进朔州资源性城市转型跨越、全面科学发展的自觉实践者。我们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开展“全省学右玉、右玉在朔州、朔州怎么办”大讨论,用“右玉精神”引领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中开拓新境界,激发全市人民在埋头苦干、营造创业氛围中焕发新气象,为加快朔州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每年在右玉县召开一次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组织一次全市范围的廉政教育活动,开展一次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学习弘扬“右玉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在右玉县进行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为着力点,以领导干部下乡住村、植树造林为切入点的弘扬“右玉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营造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优势。“右玉精神”的显著特点是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任的执政理念,“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深刻诠释了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义。我们立足朔州实际,科学制定了“打造新基地、拓展新优势、建设新朔州”的长远发展思路,建立了“核心在转型、重点在项目、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提出了“坚定不移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工业新型化推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四化一体”发展路径,明确了“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的发展方向。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持之以恒为民谋利”的政绩观,不搞违背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决策谋长远,干事利长远,发展为长远,努力开辟一条符合朔州实际、彰显朔州特色、增强朔州优势的科学发展新路。
抓住机遇,敢为人先,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载体路径。“右玉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右玉县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人间奇迹。我们抓住山西被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先行先试,奋力攻坚,努力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一是先行先试,抓好“一市两县”、“一市两园”和“一县一企”试点,确立了总投资486.7亿元的17个省级重大转型标杆项目;大力实施和完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对禁止和限制矿山开发的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探索建立了一套生态补偿新机制。二是重点突破,选择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的东部区域,制定了“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发展战略,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资源型企业新建非煤产业项目,严格落实矿业用地管理机制,认真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商会担保公司发展。四是坚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项目建设和开放引进上来,市县书记、县区长亲自抓项目,主动带头跑项目、引项目、争项目,不折不扣地推进各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落地。
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突破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领域。学习右玉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实际,准确把握塞北高寒风沙地区植树造林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做法。一是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依靠煤但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困于煤的思想,突出项目引领,强化园区带动,以循环经济为路径,着力打造以煤炭开发利用为主的四大循环产业链。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快培育新型干法水泥产业、以煤电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陶瓷业等新兴产业。二是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坚持龙头带动、农牧结合,做大做强奶牛、肉羊、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高效园艺增收工程、规模健康养殖工程等建设项目。三是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水源工程、绿化工程等六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四是突出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注重生态、旅游、文化共同发展,植绿与兴水同步推进,开发与保护同步、治污与循环同步。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创造转型跨越发展的社会条件。“右玉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民利民。我们把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幸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协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市县两级财政共拿出3600多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免费供应“营养奶工程”。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握我市进入全省保障性住房试点市的契机,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加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力度。认真落实每年为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一吨取暖用煤惠民举措。二是实施创新社会管理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始终坚持把社会管理作为创新工作的管理题、联系群众的基础题和助力发展的政治题,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作者:中共山西省朔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