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以设立三沙市为契机加快建设海南海洋强省的建议(20条)
摘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12年6月28日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这既是国家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战略定位,又是我国南海开发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海南应抓住设立三沙市的重要机遇,...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这既是国家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战略定位,又是我国南海开发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海南应抓住设立三沙市的重要机遇,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和海南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国际旅游岛与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积极采取措施将把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并由此加大国家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这是海南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重大课题。
一、抓住三沙市设立的历史机遇
1.“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是国家南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将重塑我国未来能源战略格局;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通道,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80%是通过南海运输的,所需80%左右的石油依靠这条航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生命线”。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通道,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维护国家主权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南地处南海前沿,在海南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是国家南海发展战略赋予海南的重大使命。
2.三沙市的设立提升了“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战略地位。三沙市的设立:将进一步完善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体制;将对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提供综合服务;将对开发西沙旅游、发展南海渔业、保护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三沙市的设立不仅形成了“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最前沿,而且还为尽快破题“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提供重大机遇。
3.“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全力支持。尽管《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但从2年多的实践情况看,由于多种因素以及海南现有能力的制约,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尚未有实质性突破。只有从国家层面,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下放油气开采等部分权力,才能尽快破题“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
4.以三沙市设立为契机,尽快实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的重大突破。海南的战略地位来自南海,海南的优势也来自南海。一方面,设立三沙市把海南“海洋最大省”落到了实处,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把设立三沙市这篇大文章做好了,将更加突出海南的“特”字,更好地发挥海南大特区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海南在全国的发展地位。另一方面,海南需要积极争取中央对三沙市产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前沿建设。
二、行动建议
5.争取中央支持,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的战略部署,把西沙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滨海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例如,实行更加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实现西沙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的高度开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开发无居民岛屿;加强旅游国际合作,共建环南海旅游经济圈。
6.争取中央支持,加大三沙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是当前三沙市发展的重点任务。按照“巩固三沙海防、改善渔民生活、适应产业开发、坚持环境保护”的思路,重点加强淡水供给、供电、房屋等渔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运输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渔业等产业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page]7.争取中央支持,加快建设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服务和加工的前沿基地。争取中央将南海油气开发权部分下放海南;争取中央赋予海南省对天然气行业行使统一管理的自主权;尽快批准在洋浦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和加工基地。
8.争取中央支持,成立国家级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尽快成立三沙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实施珊瑚礁生物资源护养增殖工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9.争取中央支持,加大三沙水下文物保护力度。争取将南海水下文物遗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加快南海水下文物考古机构建设;争取国家设立南海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专项基金。加大南海文物调查、文物考古研究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经费投入。
10.争取中央支持,在海南设立南海管理、科研和教育基地。建议尽快将国家设在广东的有关南海管理机构、研究机构、相关开发机构,迁至海南;建立南海科研基地,支持与周边国家开展在海洋科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支持在三沙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关键在于尽快理顺体制
11.明确和落实海南“西南中沙海域管辖权”。
——明确授予和落实海南西南中沙海域相关立法权。认真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执法程序;根据海洋管理工作实际需要,推动《无居民岛屿开发利用条例》和《西南中沙群岛旅游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
——明确授予和落实海南西南中沙海域执法权。授予海南统一或协调西南中沙海域相关执法的权力;授权海南部分西南中沙海域非军事涉外违法案件的司法权和执行权。
——明确授予和落实海南渔业管理开发管理权。下放部分远洋捕捞审批权,下放西南中沙海域外国渔船和机构的管理和处置权,下放西南中沙海域渔业区域合作外交谈判权。
——明确授予海南在西南中沙海域海洋环境保护管辖权。
——下放部分外交处置权。把西南中沙海域争端的部分处置权下放给地方,由两国间的交涉变两国区域性的协商和合作,由海南省去从事一些不需中央出面的活动。
12.加快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综合管理体制。
——在中央层面成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建议中央设立专门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我国南海战略规划与方针政策,指导和协调处理南海海洋主权、军地矛盾、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协调领导小组隶属国务院,作为部门间的协调机构由海洋、旅游、交通、农业、商务、环保、国防、国土、外交、海关等国家相关部委组成。
——在地方层面设立“海南省南海综合开发管理委员会”。建议设立“海南省南海综合开发管理委员会”,由省委或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逐步将分散在各涉海部门的海洋管理权力统一起来行使,强化海洋决策、管理、监督和协调职能。
——加快建立以渔民村委会为重点的基层管理体制。按照“扩大范围、完善体制、维护主权、强化服务、保护环境”的思路,依托渔民作业聚居点,分片建立渔民村,成立党支部、村委会和民兵组织,夯实基层政权;鼓励成立南海渔业社团组织,通过村委会和社团组织,充分发挥渔民在维护南海主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13.加快建立南海联合执法机制。建议中央加大对南海一线海洋执法队伍和装备的建设力度,批准在三沙市建立统一的南海联合执法机制,逐步将海监、海事、渔政、海关、边防海警等海上执法力量,整编成新的海上综合管理执法队伍,切实加强对南海的应急处置和有效管控。建立南海海上执法队伍与海军协调机制,明确驻军和三沙市在维护南海权益中的关系和任务。
14.加快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土地管理制度。尽快制定三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赋予三沙市土地权属进行确认和纠纷调处的权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加快无居民岛屿开发与利用管理制度建设。
15.加快建立适应渔民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和户籍制度。
——加快三沙市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目前,驻岛渔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淡水、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短缺问题。稳定西南中沙边境形势,重要的是稳定渔民扎根海岛的决心。为此,争取中央支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为渔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三沙的“守边固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建立三沙市户籍制度。符合条件的渔民或其他人员,可以申请纳入三沙市户籍管理,领取三沙市居民身份证,享有当地的选举权和社会福利。
[page]四、相关建议
16.尽快研究编制相关规划。以海南省为主,组织力量,编制《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中长期战略规划》,争取得到国家批准。组织编制《三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三沙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三沙市海洋功能区规划》、《三沙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近期以西沙群岛为重点,编制《西沙群岛建设总体规划》、《西沙群岛旅游总体规划》。适时编制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相关规划。
17.加大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尽快提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保以及渔业、旅游业、油气、交通运输、新能源产业等重大项目,争取得到国家支持。
18.争取建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专项基金。为保障重大项目能顺利推进实施,建议成立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专项基金,由中央、海南、企业、银行等共同融资组成,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19.搭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的宣传平台。建议在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南海问题专题论坛;利用海南学术机构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论坛。
20.积极争取将“加快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写入十八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