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当前改革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2-06-27 15:11 中改院

摘要:当前,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此,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当前,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刻,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此,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高。

党中央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明确而坚定的。胡锦涛同志在20063月出席上海人大代表团审议、2010年党中央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明确而坚定的。胡锦涛同志在20063月出席上海人大代表团审议、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和2011年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三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具体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下实行市场经济,也就是说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因此,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价值规律等必须遵循,不能因为中国特色就不遵循这些规律。

目前,虽然极左思潮受到其他事件的影响一度偃旗息鼓,但是所谓的“中国模式”、“国家资本主义”等,行政过度干预市场仍然影响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中国模式”之所以引起争论,就是因为所谓“中国模式”强调政府行政主导,而且用模式固化下来,这样不利于深化改革。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将“国家资本”用“主义”进行强化,显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

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是依靠改革开放、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扩大而取得的。而现在我们的经济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又与市场不能充分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密切相关。目前,实体经济困难、收入分配不公、内需消费不足、官员腐败等等问题逐渐暴露乃至影响民生、引发民怨。种种情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必须要尽快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根本在于要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则必须严格约束行政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缺乏制衡的行政权力在市场领域的扩张倾向很难得到遏制,“中国模式”和“国家资本主义”的论调更为这种行政权力的畸形扩张提供似是而非的理由,这些杂音极有可能拖累改革的进程。因此,在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同时,中央有必要重申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三个民(民心、民生、民意)

有些人认为,国有经济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按照这个“基础论”定位,国有经济就只能进、不能退,因为进才能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退就削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从历史的实践来看,这种“基础论”也是站不住脚的。记得2003423日我在参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文件起草小组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提出:第一,苏联垮台的时候,一统天下的国有经济为什么没有支持苏共继续执政,为什么没有支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下去?第二,七十年代初,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比重都是比较高的,英国为29%,法国为33%,意大利为30%,联邦德国为30%,日本于1980年初达35%,但那个时代,没有哪一个人说它们是搞社会主义。第三,我们浙江的现象,浙江地处沿海,国家投资少,当然国有经济比重低了。虽然国有经济比重较低,但是经济发展很快,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很高,社会很稳定,连要找个练法轮功的都很困难,因为大家都忙于创业。  第四,越南的国有经济比重比我们低得多,但没有人说它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page]

国有经济到底为了什么?不能为了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恩格斯曾说过:“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会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并指出:“俾斯麦并非考虑经济上的必要性,而只是为了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战时,只是为了把铁路官员训练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一种不依赖于议会决定的新的收入来源而把普鲁士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间接的,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不自觉的。否则,皇家海外贸易公司、皇家陶瓷厂,甚至陆军被服厂,以致在30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由一个聪明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过的妓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的设施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39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但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国有化就是社会主义,包括奥巴马采取国有化的措施以后,就说奥巴马也要搞社会主义了,简单地把国有化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在理念上还没有解决好。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不在于国有经济比重高低,而根本的是三个“民”:“民心、民生、民意”。民心是核心的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都说明这个问题;[CX2]为了得民心,必须把民生问题搞上去,使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了得民心,就要尊重民意,使老百姓有话语权、有参与权、有监督权、有尊严。

三、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党所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必须继续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和影响。有人说,“现在出现了‘公降私升’的趋势,突破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底线,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有走苏东覆辙的危险,所以必须抓阶级斗争。”有人整天算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低于50%就认为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了,就不是搞社会主义了。因此说什么“现在不是要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而是要纠正路线问题,中国走了一条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其实,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有人却认为:“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已经形成竞争格局,90%以上国有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对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垄断经营、垄断利润和不平等的现象熟视无睹,这种情况不改变,势必严重影响改革的深化。

我们要改变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两股道上运行,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要使两股道变成一股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之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推进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知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不是搞私有化,正如十五大报告所说:“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们不能从数量、比重上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着眼于功能、影响力、控制力上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了避免争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我建议:[CX2]必须完善、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把原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完善修改为“国有经济为主导”。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符合我国的实际,是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