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作用
摘要: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在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认识群众信访的性质和特征,围绕服务大局来部署信访工作,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对于推进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在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认识群众信访的性质和特征,围绕服务大局来部署信访工作,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对于推进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信访工作,促进和谐发展。信访问题看起来多属群众个人利益问题,但同发展大局息息相关。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发展阻力、凝聚发展合力、提供发展助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一些“两难”并存的问题,环境污染、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动社保等方面的信访问题相对集中。这些问题往往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一头连着重点工程建设,能否妥善处理,既事关群众利益,又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近年来,江西省信访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做好信访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来谋划来把握,主动协调解决了1000多件涉及征地拆迁等发展中出现的信访问题。在着力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我们注重疏导群众心理,理顺群众情绪,努力使信访部门成为群众化解怨气的“减压阀”、增进和谐稳定的“调节器”,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民意最能反映政府工作得失,信访突出问题往往就是政府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善于从群众来信来访中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在制定政策举措时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愿、维护民利,才能把改革发展与群众意志统一起来,从而赢得群众最大支持,为加快发展凝聚合力。近年来,江西省信访部门努力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及时掌握最新社情民意,同时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宣讲政策法律法规,使信访成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合力的重要途径。全省构建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信访平台,并与“民声通道”、政府信箱、网络问政、民情恳谈、民情夜访等结合起来,与基层民主管理、村(居)民自治、社会管理创新对接起来,与巡回接访、服务代理、综合调解等融合起来,实现了多层次受理、零距离沟通、无障碍交流,信访通道成为民意表达的“阳光大道”。同时,信访部门还主动发挥作为党委政府“第二研究室”的作用,通过梳理群众来信来访中对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党委和政府制定完善政策、检验工作得失当好参谋,为科学发展加油助力。
做好信访工作,增强群众信任。信访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之访”,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创新工作机制,以解决群众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信访问题纷繁复杂,信访工作政策性和实践性兼备,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才能提升实效。近年来,我们把对群众诉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作为基本要求,以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事”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进一步完善信访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对一些陈年积案、信访老户及历史遗留问题,采取联合会商、信访听证、群众评议、三级终结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办结效率。尤其是完善了领导包案制度,省委主要领导主动倡导并身体力行省级党政领导带头包办重点信访难案,显示了为群众办事解难的坚定决心,赢得群众信任信服。处理信访问题既要解决信访个案,更要注重对同类问题及有关政策进行梳理,由点到面,完善政策,达到批量解决矛盾的效果。我们注重从信访诉求中筛选、分析、研判突出问题,调整完善政策,集中化解企业军转干部、城镇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的诉求等问题,对理顺群众情绪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是及时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抓手。从2011年5月下旬开始,全省信访系统组织开展了三级信访干部大走访活动,重点走访近200个信访群众的家庭。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把开门接访、联合约访、上门走访、带案下访等作为基本工作方式,有的地方还创造性地建立了领导每天值班接访、领导每周分类接访、领导巡回接访、“视频接访”等接访新模式,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有效维护了政府公信力。
做好信访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当前,信访工作千头万绪,信访诉求千差万别,信访行为千变万化。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要有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能力。信访信息是社情民意的重要体现,信访工作是维稳工作的“前哨”。现在信访问题呈多发易发频发态势,必须深入分析前因后果,及时掌握变化动向,准确研判发展态势,才能见微知著,增强预见性、把握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有效避免一般性信访问题演变成严重事件。事实证明,如果疏于“事前防范”,忙于“事后救火”,结果往往越忙越乱。为此,我们注重把信息预警融入到问题处理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基层各个单位,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特别是加强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重要敏感时期的信访动态分析,做到信息渠道畅通,工作预案到位,措施得力有效,确保不发生越级访和群体访事件,切实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要抓难解疑,提高信访难题的破解率。在信访实践中,有一些因复杂历史原因而积压多年的信访积案。处理好这些疑难积案,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但处理这类信访难题,必须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才能跳出“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信件转来转去、最后哪来回到哪去”的怪圈。实践证明,对于群众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只要处理方法得当、措施得力,绝大多数是能够解决的。近年来,江西省开展土地征用、房屋征收、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权属纠纷五类信访难题百日大治理活动,对有政策依据能当即解决的,立即给予解决;对有政策规定但条件暂不具备的,定出时间限期解决;因无政策依据或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做好解释工作,着力推进“案结事了、停访息诉”。省市县三级共排查这五类信访问题2188件,办结率达99.5%。江西省还建立健全了来省赴京非正常集体上访的联动处置、善后处理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信访部门、责任单位协同联动作用,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做到快速反应、快速疏导、快速劝离,实现矛盾不激化、人员不滞留、事态不失控,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