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践行北京精神 建设首善之区

2012-02-01 10:00

摘要:北京市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扎实推进首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北京市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扎实推进首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把提炼、培育城市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北京已迈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征程、新阶段,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智力支持。提炼、培育“北京精神”,就是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市人民为首都科学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引导广大市民主动审视北京历史和北京城市特质,坚定市民所尊重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培育“北京精神”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需要引导广大市民在认知、引领、践行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阵地,通过“周末社区大讲堂”、“首都科学讲堂”、“百姓宣讲队”等渠道,把北京精神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坚持发挥市民群众的主体性,引导广大市民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继“迎奥运”和“迎建国6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之后,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着力推进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文明引导行动,深入持久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节水护水我先行”、“消防连着你我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市民群众从一言一行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各基层单位蓬勃开展“京郊文明行”、“文明楼门院”、“好家庭、好妯娌、好婆媳”、“邻居节”、“军民一家亲”、“志愿服务助拆迁”等特色创建活动,推动形成了尊老爱幼、礼让宽容、扶贫济困的人际关系。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上升到了2010年的83.02,5年间提升了17.81。

  坚持用典型来示范,引导和带动人们见贤思齐、创先争优、奋发向上。北京市把树立宣传道德模范和发现身边的好人结合起来,使干部群众既能从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中感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又能从身边的凡人小事上体会到不平凡的精神内涵。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认真挖掘、寻找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广泛组织市民群众参与投票,使广大市民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先后举办了三届首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7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30人获首都道德模范称号。组织了发现“身边的凡人善举”活动,持续在来京建设者、敬老孝亲市民、未成年人中进行评选“身边的感动”、“文明北京新市民”、万名孝星、万名文明小使者、好邻居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市民群众身边的好人,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教育、影响、激励身边的人。还开展了“道德模范故事汇”、“道德模范巡讲”、“百姓爱心故事宣讲”、“身边的好人面对面”等宣传教育活动,使道德典型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工作和生活的榜样。

  坚持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形成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系统工程,北京市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党员教育之中,引导全市人民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充分发挥制度强制、行政导向、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力量,构筑起全方位的道德建设网络。市委市政府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北京“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人文北京”行动计划,落实到年度政府折子工程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修订完善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大力推广社区“公德论坛”,农村“道德评议会”,学校“道德法庭”、“市民文明巡访团”等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做法,引导人们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培养道德习惯。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名牌栏目,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摆事实、讲道理,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作者: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文阁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