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政治体制 行政体制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推进改革

2011-12-09 16:27 中国改革论坛

摘要: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成长为中等收入的战略,对于他们向高收入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如果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前一阶段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一万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停滞徘徊期。由此,中外学者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一些拉美国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成长为中等收入的战略,对于他们向高收入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如果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前一阶段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一万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停滞徘徊期。由此,中外学者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一些拉美国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当然,各国情况不同。但就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来说,中等收入陷阱确实值得重视。我国已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功迈入了中等收入的门槛,我们是否可以躺在前阶段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应当承认,不计资源环境成本,过多依靠投资,过多依靠外需,过多压低劳动力成本,过多依靠仿制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们的发展付出了很高的代价,难以再继续下去了,必须转型。尽管这种发展方式在过去特定的国内发展阶段,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曾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GDP增长。

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意味着要继续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还意味着要破除我们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发展过程中的这样一种路径依赖,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相关的体制改革,完善发展机制。因此,切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深化改革放在首位。当前,应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加快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

第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广大劳动者合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扩大 内需的根本途径。一是要严格执行已有 的劳动法律法规,并根据实践逐步完善 相关法律,完善劳动仲裁和法律机制,为 劳动者享有合法收入提供法律保障;二 是真正落实劳动者集体谈判的合法权益, 提高工会在职工利益方面代表的相对独 立性,使工会名副其实成为维护劳动者 权益的组织;三是完善国有企业分红机 制,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成了上市公司,今 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上市,应该按照同 股同权的原则,这部分利润可以作为基 金扩大居民消费或者健全社会保障制 度;四是建立和完善规范收入分配的基 础性制度,如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登记 制度、储蓄实名制度等,在市场监管、公共财产监管领域建立相关的制度。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必须保障农地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转让交易的收益分配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处理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个人使用权之间的关系,使农民个体拥有相对清晰完整的土地产权;二是深化土地经营改革,政府应退出商业用地的直接征用环节,商业用地按市场规则直接交易,政府只进行规划管理,保障交易的秩序;三是以地权改革为基础和契机,。完善基础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鉴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应该允许农民的农地产权具有不同的模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如通过土地入股实现农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对这些尝试应该总结经验,鼓励探索。

第三,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根据 目前国内投资体制的现状,应该在以下 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尽快出台政府投资 法或政府投资条例,以完善市场基础上 的公共职能,明确政府投资的公共性质, 建立决策与实施的基本程序和责任制 度,严格约束政府投资直接介入市场微 观领域的行为;二是进一步规范对非政 府投资的核准制,防止核准制演变为变 相的审批制;三是对政府建设性的投资 增长占公共支出的比重进行控制,政府 建设性的投资增长不能透支未来。

第四,继续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的核心是扩大市场准入,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没有市场准入的扩大,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会落空。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精神,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二是限制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对垄断企业的价格改革要看到它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体制,而不是价格本身。价格调整与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同步才能引导资源配置,形成市场机制。在市场还不够开放的情况下,适宜的价格管制是必须的,但是价格调整也要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三是明确行政性垄断企业的经营范围。目前一些行政性垄断企业广泛进入竞争行业,并通过并购等手段迅速扩大,这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相当不利的。

第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要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主要职能,切实落实十七大提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二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因公民身份不同的歧视差异,推进公平合理的政府分担机制;三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支持,确保公共财政资源切实用于公共领域。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应当大大加快步伐,力争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基本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第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调整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将单一的分类制改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二是加快税费结构的调整,规范征收程序。目前大量的行政性收费与税收并存,掩盖了社会负担过重的实际,应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非税收入的比重;三是完善公共财政,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务的匹配体制,对政府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定位 。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