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
摘要:为切实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防控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我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根据《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海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鼠疫防治关于印发“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琼卫应急[2011]58号
各市、县、自治县卫生局,西南中沙卫生局,洋浦社会发展局,省农垦总局卫生局,厅直属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卫应急发〔2011〕72号),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我省鼠疫防治工作,我厅组织制定了《海南省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海南省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为切实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防控鼠疫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我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根据《全国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防治现状
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如疫情处置不当,极易扩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引发重大甚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设立鼠疫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先后在定安、海口市龙华区、琼中、东方、三亚、屯昌、临高、文昌、五指山、白沙共 10个市县(区)开展了鼠疫监测。“十一五”期间人间及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表明:褐家鼠为我省优势鼠种且密度和构成比较高,我省目前未发现动物鼠疫和 人间鼠疫疫情,也未发现有自毙鼠现象。
我省虽已静息75年未发生鼠疫疫情,但近年来,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比较活跃,鼠疫流行的强度和范围都在逐步增大,我省为旅游大省,受交通、贸易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鼠疫杆菌随时可能经鼠疫病人或疫源动物传入我省,我省面临着外源性鼠疫传入的威胁,鼠疫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工作任务仍然艰 巨。且我省鼠疫监测还面临监测设备投入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较低、菌种保存条件较差、鼠防人员来源不足、防治队伍不稳定、社会公众对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不高等薄弱环节,鼠防工作亟待加强与完善。
二、工作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原则
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在省政府的领 导和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省与地方财政要共同投入,不断加大对鼠疫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规划、合理使用资金。加强部门合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保障鼠疫防治工作按规划实施。
(二)目标和任务。
我省“十二五”鼠疫防治工作以以下地区为重点(海口市、定安县、白沙县、五指山市、保亭县、乐东县),逐步扩大涵盖全省的动物鼠疫监测范围;加 强鼠疫防治队伍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充分利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区域联防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和沟通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间疫情,提高动物间鼠疫的监测预警水平;加强鼠疫应急能力建设,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立即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证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人间鼠疫疫情控制:加强疑似鼠疫病例的监测,及时、有效防治输入性病例。
2、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到“十二五”末,我省海口市、定安县、白沙县、五指山市、保亭县、乐东县等重点地区,能有效组织实施捕鼠(獭、蚤)检菌等监测,并能按照要求完成监测任务。
3、人员培训。到“十二五”末,我省所有的鼠疫防治人员,均通过鼠疫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其中接受过规范化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次以上。
4、群众知晓率。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到“十二五”末,我省鼠疫防治知识群众知晓率达到85%以上。
5、实验室建设。省级实验室进一步提高鼠疫菌株的复判与鉴定、血清阳性标本确证的能力,市县疾控机构要建立鼠疫检测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规范化管理。完善我省鼠疫防治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规范、技术方案等法规性文件,不断提高鼠疫疫情监测预警、疫情控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疫情防治管理水平。
(二)加强鼠疫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
根据鼠疫防治任务需要,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逐步改善我省鼠疫防治机构设施及装备条件;加强鼠疫专业队伍建设,确保有足够人员开展鼠疫监测与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从事鼠疫防治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待遇政策。开展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的鼠疫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改善鼠疫防 治队伍装备水平,提升鼠疫防治队伍的能力。
(三)规划资金需求
“十二五”期间应加大经费投入,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人间及动物间鼠疫监测;鼠疫疫源地调查;加强鼠疫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应急能力和鼠疫检测技术、试剂和仪器的储备;鼠疫网络信息化建设;鼠防人员培训等。
(四)建立完善鼠疫监测体系,提高鼠疫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1、人间鼠疫控制与病例监测
“十二五”期间,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海南省鼠疫监测方案》在全省开展病例监测,及时发现人间鼠疫病例,一旦发生输入性鼠疫疫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2、动物鼠疫监测和控制
按照《海南省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完成全省范围内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情,防止发生人间鼠疫。全省固定监测点与流动监测点要继续完善鼠疫监测网络,各监测单位要使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上报监测资料。各级疾控中心要及时整理、分析和反馈监测情况,提高鼠疫疫情监测预警水平。
加强鼠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坚决打击非法捕杀、贩卖、销售旱獭、黄鼠等疫源动物的行为,重点做好应对鼠疫宿主动物以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严防动物鼠疫输入。
3、开展鼠疫处置的应急演练,提高反应能力,并规范各地鼠疫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
(五)加强科学研究,合理制定科学的鼠疫防治策略
1、在鼠疫历史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开展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摸清我省人群中是否存在鼠疫的隐性感染,评估鼠疫疫情风险,为系统开展鼠疫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鼠类、蚤类耐药性调查及媒介现场控制等研究,科学指导鼠疫媒介控制工作。
(六)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加强鼠疫诊治能力建设。
对全省各类医务人员进行鼠疫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鼠疫监测、应对疫情处理和反应能力。将鼠疫预防控制基础知识列为临床医务人员在职教育的必修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并定期检查考核培训效果。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鼠疫诊断、治疗和转诊能力建设。加强传染病医院和医院传染病专科的鼠疫病例救治能力 建设。
(七)积极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通过张贴画、宣传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大力普及“三不”(不捕、不剥食、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和“三报”(报告病(死)鼠、 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原因不明高热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建设生态岛、文明村,开展灭鼠、灭蚤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素质,主动参与鼠疫防治工作。
(八)加强对外合作及科研协作
在“十二五”期间,派遣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外出学习,加强与重点省份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
(九)加强鼠疫信息化建设
加强鼠疫防治机构的信息化能力建设,更新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完善鼠疫防控信息数据库,加强鼠疫监测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及时对鼠疫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立鼠疫信息管理考评制度。
四、政策和保障
(一)强化政府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鼠疫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加强政府对鼠疫防治工作的领导,把鼠疫 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依据相关法规和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鼠疫防治任务,并落实相关防治责任。
(二)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工作机制。继续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加强卫生等各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及时通报鼠疫疫情信息,沟通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机制,加强联防区域内各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有效防范和控制鼠疫疫情的发生、蔓延和远距离传播。各市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 步完善鼠疫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确定鼠疫防疫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数量和方式,确保储备物资使用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三)各级政府要加大鼠疫防治经费的投入力度,根据鼠疫防治工作的形势与任务,合理安排必要的鼠疫防治补助资金,保障鼠疫监测、人员培训、疫区处理等重点工作的经费需求。
(四)加强鼠疫监测、诊治、事件应对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鼠疫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高鼠疫防治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比例,为鼠疫防治提供人员保障。
五、监督检查
“十二五”期间,省卫生厅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对鼠疫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要深入现场对各市县鼠疫防治技术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省卫生厅将制定考核评估方案,于2013年组织开展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考评,并根据相关结果对规划有关内容进行调整。201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