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诞生记
摘要:科学发展的动员令--《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诞生记。湖南的发展,似大河奔流,后浪前推生生不息。发展的湖南,经风雨洗礼,昂首站上新的起点。站在新起点上的湖南,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的动员令--《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诞生记
湖南的发展,似大河奔流,后浪前推生生不息。
发展的湖南,经风雨洗礼,昂首站上新的起点。
站在新起点上的湖南,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时代的问号,面对6900万湖南人民的殷切期盼,省委、省政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在8月1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刚刚制定下发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成了与会人员热议的焦点。
这是一份进一步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让我们追溯她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
事关湖南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湖南,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决定》的起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系列战略部署、立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到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的“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进的战略抉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湖南应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和前进道路?省委、省政府在6900万人民的热切期盼中,面对着一个时代的抉择。
在历史的坐标中,今天的湖南正位于一个个不寻常的节点之上:
站在了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点--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
在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点上,总结“十一五”的成绩、经验,确定湖南在下一个五年的发展主题、重点和思路,奋力实现“十一五”完美收官,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继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十强之后,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均列全国前10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湖南速度”。
如何把经济发展的“湖南速度”化作经济发展的“湖南质量”,树立“好”字当头的速度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置身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赛场”--
放眼全球,各国都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力图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
环顾国内,兄弟省市抢抓机遇,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竞争日趋激烈;
“跑道”上的湖南,肩负着负重爬坡、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任,有着自己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基础仍然薄弱、人均水平仍然偏低、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期、各方面建设发展的任务都很繁重、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严重……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湖南如果不加快发展,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难以在“赛场”上领先一步。
迎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刻--
担负着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新路子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即将进入第二阶段。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能否继续先行先试,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是对湖南的重大考验。
观世情,察国情,看省情。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重大变化?如何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湖南长远竞争力?如何满足全省人民新要求、新期待?
我们必须找到一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总钥匙”。
实事求是地制定一个全面而又具体指导湖南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加快湖南发展、体现湖南特色的转型之路,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5月上旬,省委书记周强指示省委政研室起草《决定》,并对文件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期近3个月的《决定》起草工作拉开帷幕。
集中各方智慧的生动民主实践
《决定》起草工作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充分吸取了各方面意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力求创新,是发扬民主、集中智慧、凝聚共识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为《决定》的起草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省委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根据省委书记周强的指示,省委政研室迅速组织专门班子,着手开展《决定》的起草工作。
省政府围绕我省转方式的重大问题,确定了7个专题,由7位副省长牵头开展认真深入的调研,形成了7个高水平的专题调研材料。这些专题调研材料提出的思想观点和政策建议,为《决定》起草提供了丰富素材。
省委书记周强对《决定》的起草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多次听取起草工作汇报,审阅修改初稿和征求意见稿,对文件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做了许多重要指示,对起草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倾心听取意见建议;深入城市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周强指出,湖南肩负着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重大责任,要立足湖南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探索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体现湖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周强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促进了起草工作的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守盛高度重视《决定》起草工作,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问题,先后深入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地密集调研,并对《决定》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必须站在全局战略的角度,研究制定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规划。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其他领导同志也十分关心起草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力求创新,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起草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起草组努力的方向。
起草组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和部署,学习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全省各市州、各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了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吉林等兄弟省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关部署和安排。5月底,《决定》初稿形成。
6月8日,省委常委专题会议就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行研究部署。会上,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徐守盛作了重要讲话。根据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起草小组对决定初稿从结构到内容都进行了较大修改,形成了《决定(征求意见稿)》。
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贯穿在《决定》起草的全过程--
6月下旬,《决定(征求意见稿)》分送到37个省直部门和中央在湘有关单位征求修改意见;7月16日,省委书记周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7月21日,省委常委会议再次对《决定(征求意见稿)》进行审议;7月27日,修改后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电传至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并再次征求了省农办、省经信委、省建设厅等部门的意见;7月28日,省委书记周强在湖南大学主持座谈会,又一次就《决定(征求意见稿)》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
一份份建议,一条条意见,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川,为起草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起草组进行了认真归纳整理和研究消化,对绝大多数修改意见予以采纳吸收。
讨论、研究、修改;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将近3个月的时间里,省委政研室的同志们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共起草了文件稿20余稿。一次次的修改,一步步的完善,集中了各方智慧的《决定》日臻成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8月2日下午,飘着油墨清香的《决定(送审稿)》摆在每一位省委常委会成员的坐席前。
集中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各方共识的《决定》,最终获得省委常委会一致通过……
指导湖南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回答了为什么要转方式,往哪里转,怎样转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是进一步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
《决定》向全省人民发出了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13大部分、约1.5万字的《决定》,体现了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决策思想和工作思路,对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出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
这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具有很强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跳出湖南看湖南,《决定》把湖南置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形势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全面谋划,把湖南放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科学定位,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决定》注重从深化改革、鼓励创新入手,破除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力求建立健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这是符合湖南实际的转型发展战略--
“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
《决定》深刻把握我省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突出了坚持“两型”引领、以“四化”带“两型”的重点,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建设“两型社会”有机统一于科学发展之中,是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部署在湖南的具体化,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湖南实际,在全国都属重大创新。
这一发展战略,与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化”战略、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化三基”战略,既一脉相承,又有深化提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创新性。
《决定》还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将其提升到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的战略高度,把握了世界发展大势,体现了湖南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下湖南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是湖南加快发展的号角--
“加快”,是《决定》中出现的高频词。《决定》基于我省“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都十分繁重”这个科学判断,强调要“加快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
《决定》13大部分的标题中,有8个部分的标题用了“加快”。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加快、加快……《决定》中的这些表述,如铿锵鼓点,汇聚成同一个声音:湖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慢不得、等不起,不容彷徨,不容观望!
这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路线图”--
OTC、“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合同能源管理、阶梯式电价……《决定》中的新词汇,透出浓浓新意,折射出“这一代”湖南人开阔的视野;
首次提出建设“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湖南发展的目标更加明晰;
明确提出优化提升“3+5”城市群、加速崛起湘南、扶持发展大湘西的区域发展整体战略,湖南发展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以中低收入者为重点的增收计划,努力培育‘橄榄形’社会结构”,彰显出省委、省政府着力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生活的决心,增强了中低收入人群对未来的信心和期盼。
改革创新的精神,渗透在每一个章节、每一款条文里:
把“村庄整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农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地换社保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制定《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
一系列重大举措,传递出一个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必将为湖南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决定》还描绘了湖南未来5年后的辉煌前景--
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9.5:50:4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全省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
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财政收入超过3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26000元和8500元;
把“3+5”城市群打造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生态城市群;
使湖南成为中部乃至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地区;
…………
《决定》中一句句、一段段振奋人心的话语,让我们对未来的湖南更加信心满怀。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渴望在这里汇聚,湖南6900万人民的雄心在这里澎湃。我们坚信,以《决定》的贯彻落实为新的起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宏伟目标,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