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转型的“十二五”》目录
摘要:2010年以来,我研究的重点是“十二五”时期的转型与改革。我的主要观点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于走向公平与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线是体制转轨,特点是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次转型与改革从“十二五”起步,其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特点是改变经济结构,建设消费大国,目标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科学发展。
绪论“十二五”: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5年
第一章“十二五”: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历史起点
第一节公共产品短缺时代需求结构的历史变化
一、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二、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是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的基础
三、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对改变经济结构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环境的历史变化
一、全球经济再平衡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13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将发展长期建立在外需的基础上
三、国际环境变化与我国“十二五”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节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布局“十二五”改革
一、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
二、二次转型与改革重在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三、“十二五”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二次转型与改革目标
第二章“十二五”: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的历史转变
第一节国富优先的历史贡献与缺陷
一、国富优先的历史贡献
二、国富优先的历史缺陷
第二节民富优先的历史选择
一、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转向国民收入
二、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
三、走向民富优先的历史起点
第三节以民富优先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一、我国正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二、我国发展面临的两种前景
三、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重在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
第四节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向民富优先的历史转变
一、确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目标
二、以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为重点推进结构性改革
第三章“十二五”:走向消费大国的历史趋势
第一节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一、投资—消费失衡是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突出矛盾
二、投资—消费失衡源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
第二节我国正处于走向消费大国的历史拐点
一、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的历史机遇
二、新阶段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第三节“十二五”时期走向消费大国的改革选择
一、把扩大国内市场消费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
总体要求
二、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选择
三、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基本路径
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
全面调整
第四章“十二五”:城市化主导的历史突破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形成城市化主导的新格局
一、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城市化将呈现从局部到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三、“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将取得重大突破
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基本形成
第二节城市化主导对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影响
一、城市化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
二、城市化是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三、城市化对改善资源环境有着积极影响
四、城市化是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五、城市化决定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城市化主导下的战略选择
一、以城市化形成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二、从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变
三、走经济主导的城市化之路
四、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
五、以城乡一体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以城市化为主线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一、省直管县改革应与城市化发展趋势相适应
二、确立以城市化为主线的省直管县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推进省直管县改革中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五章“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
第一节发展低碳经济——大势所趋
一、当前的“高碳排、高污染、高增长”不可持续
二、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低碳经济——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二、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三、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第三节低碳经济——重在体制创新
一、体制机制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发展低碳经济亟须推进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
第四节环保特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探索
一、建立环保特区的基本内涵
二、建立环保特区的战略意义
三、建立环保特区的重点任务
第六章“十二五”: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任务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需求
一、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
重要条件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时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
重要保障
第二节“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出矛盾
一、城乡、区域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过大
二、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占比仍然偏低
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缺失、不统一和不衔接等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节“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财力保障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需求
第四节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
一、尽快制定并实施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二、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
三、把政府间财政能力均等化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
四、推进公益机构改革
第五节“十二五”时期重点加快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导向的变化与教育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二、消费主导趋势的形成与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
现实需求
三、政府转型背景下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七章“十二五”: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第一节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客观事实
一、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
二、农民工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在城市
第二节“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决心比条件更重要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时间和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具备现实条件
第三节“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的
重大突破
一、以落实农民工就业落户政策为突破口,放开城乡二元的
户籍限制
二、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进程
三、以创新农民工土地制度安排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城乡土地
一体化
第四节“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政府转型的
约束性指标
一、明确农民工市民化原则
二、把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政府的公共职责
三、把政府土地收益的一部分用于解决农民工基本住房保障
问题
四、保障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第八章“十二五”:政府转型决定成败
第一节政府转型决定“十二五”改革全局
一、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行机制
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二、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
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三、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突出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
收入分配体制中的责任
四、解决公共治理的突出矛盾,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
改革
第二节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一、政府要扮演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角色
二、政府要扮演社会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角色
三、政府要扮演制度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角色
第三节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转型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凸显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力争在
“十二五”时期有重大突破
第四节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转型
一、建立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公共职责分工体制
二、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三、继续推进行政体制范围内三权分设改革
四、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结语二次改革重在顶层设计
一、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与改革的顶层设计
二、全面改革与改革的顶层设计
三、改革的重点突破与改革的顶层设计
四、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