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两个凡是”出台

2011-01-01 17:04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摘要:“两个凡是”的思想,最早是由华国锋在1976年10月26日对宣传部门作指示的时候提出的。他说:一定要注意,凡是毛泽东批准过的,讲过的,都不能批评。

如前所述,华国锋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他对付这些挑战的办法,就是抬出毛泽东,制造“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的思想,最早是由华国锋在1976年10月26日对宣传部门作指示的时候提出的。他说:一定要注意,凡是毛泽东批准过的,讲过的,都不能批评。

汪东兴也说过:“凡是毛主席批示的文件,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不能动。”

1977年1月,华国锋要求他的写作班子把“两个凡是”的思想写进为他准备的一个讲话稿中。他还提出,可以就此问题写一篇社论。

经华国锋批准,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这篇社论,题目是《学好文件抓住纲》。

当天《人民日报》以通栏大字标题加框刊出。社论内文所用的字体也比一般社论字体要大。

北京其他报纸同一天以同样规格转载。全国其他报纸随即也以同样规格转载。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全党全国,这是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的主张。

这篇社论首先论证说:

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

然后,社论向全国发出号召: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的直接目的,是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不许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因为1975年再次批邓,以及把“天安门事件”定为反革命事件,都是毛泽东批准的,所以,这两个案不能翻。

“两个凡是”更为广泛的含义,则是神化毛泽东,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把毛泽东说过的话、决定的事都当做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够照抄照办,不许可半点置疑。

这一手,在当时还是很有威力的。

当时,毛泽东刚刚去世,个人迷信、个人崇拜有很大的市场。一般党员群众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还缺乏认识。别的不提,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是一次反对“四人帮”的思想解放运动,实际上也是向毛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挑战的运动。但是,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天安门诗歌”当中,也还有“主席教导永不忘,阶级斗争记心上”的诗句。由此可见毛泽东在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

何况,华国锋又是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华手中有毛泽东为他写的“你办事,我放心”的“最高指示”,还有“英明领袖一举粉碎‘四人帮’”的功绩。所以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有很大的权威性。

再有,如前所述,华国锋凭借权力,先后发出中共中央文件和国务院文件,动用专政手段镇压敢于对抗“两个凡是”的人,强行推行“两个凡是”。

1977年年初,华国锋在一份中共中央文件上批示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攻击污蔑中央领导同志的大标语、大字报。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不少政治谣言,政治上十分反动,恶毒攻击一些已经去世的和现在的中央领导同志,妄图蛊惑人心,煽动群众,挑拨离间,分裂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

在这个批示中,华国锋要求对谣言的制造者进行逮捕或镇压。

“两个凡是”的最大危害,是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方针政策得以继续推行,极大地阻碍了拨乱反正和新时期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两年徘徊,丧失发展中国的机遇。

在“两个凡是”的紧箍咒之下,大量冤假错案难以昭雪,大批老干部无法出来工作,知识分子顶着“臭老九”的帽子抬不起头来,人民公社仍然束缚着农村的生产力……总之,中国的现代化无从谈起。

“两个凡是”的推行,使华国锋等人垄断了对毛泽东言论的发布权和解释权。

这样,当政治上需要的时候,他们随便拿出毛泽东的一两句话,就可以任意设置各种障碍,定夺干部的生死。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