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 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前言

2010-10-01 14:47 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 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

摘要:《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研究报告,我阅读了多遍。在21世纪的前夕,在我省制定“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之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组织的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对我省编制“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走特色经济之路

                 杜青林 

《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研究报告,我阅读了多遍。在21世纪的前夕,在我省制定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之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组织的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对我省编制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建省办经济特区12年来,海南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迅速增长,骨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但不能回避的问题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相对稳定性差,尤其是阶段性、周期性波动较大。经济发展起伏涨落、徘徊攀升走过了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1),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第二阶段(1992-1994),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的南方讲话,海南经济超常规地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剧烈变动,也累积了泡沫经济的问题;第三阶段(1995-1997),海南经济发展进入暂时困难期,经济增长连续三年在谷底徘徊;第四阶段(1998至今),海南经济发展逐渐摆脱泡沫经济的影响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呈现恢复性的持续攀升,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我历来认为,海南作为后发展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至关重要,发展的问题事关海南经济特区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硬道理,信心要靠发展来树立,形象要靠发展来塑造,使命要靠发展来完成。我们一定要在一举扭转低速增长不利局面的基础上,确保进入21世纪使海南经济增长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周期。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加快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高的GDP增长率,我们所要求的加快发展速度,是没有水分的速度,是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速度,是既有利于眼前、又有利于长远的速度。正如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把加快发展的速度,建立在海南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在产业实现升级的基础上,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我在海南省2000年理论研讨会上说过,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经济增长过程在本质上是结构问题。现代经济增长使产业结构变化频率加快,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海南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是与海南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实施,给海南面向新世纪的产业结构作出新的战略定位,以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拓宽思路,加大力度,重点突破。过去的5年,海南经济在发展的低潮中崛起,克服了种种困难,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未来5-10年,海南经济将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增长的快慢及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高低,将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的大小,取决于以正确的思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一战略性的发展思路,我认为是符合海南实际的,是正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大趋势。面对这一趋势,海南要在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之路,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特色富民强省。发展特色经济,最根本的是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而这种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的,为此要明确海南资源优势的定位。国内一些著名的学者专家

认为,海南有三大资源优势:一是热带农业,二是旅游业,三是海洋业。海南资源得天独厚,在哪里?在哪里?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把海南的资源优势放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评价,放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去认识,从而找出海南综合性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海南特色经济,要把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下大力气培育和扶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要把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主攻方向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牢牢抓住科技、人才、市场这三大关键要素,推动特色经济的大发展。

近年来,国际经济趋势性的变化越来越清晰:经济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为大势所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突飞猛进,正在主导经济发展的潮流;环境资源约束的压力日益增大,各国都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南应顺应国际经济这些趋势性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海南的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做得好,经济就有大发展;什么时候开放徘徊不前,经济就缺乏活力。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长期以来以区域开放为主,现在由于加入WTO,区域开放的优势在减弱,产业开放成为对外开放的主流,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产业开放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因此,海南必须从以区域开放为主转向以产业开放为主。琼台农业合作前景广阔,应成为海南农业产业开放的重点和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要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高科技,在继续保持垂直分工的传统产业项目的同时,努力上一些参与水平分工的产业项目。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重心的西部工业带的招商引资工作要争取有新的突破。旅游业要抓住机遇,做好对外开放的大文章,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旅游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使海南成为国际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改革仍然是海南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基本动力,不论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还是产业开放战略的有效实施,都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升级,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新世纪的体制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整体配套推进,但对海南来说,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通过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无论是要解决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是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一个共同的关节点都是启动民间投资,海南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也需要依靠国内外社会资本的投入。海南是经济特区,在鼓励民间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要有大动作、大作为。当前应努力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思想观念问题,政策创新问题,环境优化问题。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解放思想是前提,政策创新是重点,环境优化是关键。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走特色经济之路,必须稳步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型产业,构建生态化的产业经济格局。我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破坏资源为代价,盲目地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要防止和克服经济工作中急功近利的思想,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低限度,走出一条有海南鲜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