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建设的“指挥官”
摘要:从1979年到1988年,谷牧穷十年之功,扮演多个角色,为中国经济由固步自封转向融入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30年后的今日,谷牧离去之时,中国已经愈来愈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在国际社会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勾画特区政策轮廓 引进改革开放首笔外资 被母亲骂“汉奸”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种关于特区开创的浪漫主义叙事,无疑省略了其中的踯躅与艰辛。30年后的今天,重温“杀出一条血路”的既慷而慨,也许更能体味特区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中国开放的操盘者”、“改革开放的开拓者”、“经济特区CEO”,这是国内外媒体给予国务院前副总理谷牧的高度评价。
因为办特区,他被称为“特区建设的指挥官”,到达人生的又一个高峰。因为办特区,他曾经遭受巨大争议与政治压力,“准备让人火烧赵家楼”,幸得老帅叶剑英力撑——“顶不住我就飞回北京支持你”。谷牧的人生荣辱,与特区、与广东息息相关。
1979年至1988年的主管特区工作十年间,谷牧先后12次到深圳经济特区检查工作。特区初期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他的参与下制定实施的。谷牧晚年深情地说,我是广东的党代表,因为办特区,我连党的关系都转到了广东。
新中国首次派团访欧
1978年,百废待兴的中国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大门。5月,从来没有出过国的国务院前副总理谷牧带团,去西欧五国考察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正是这支“侦察兵”,为开放前夜的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情报”与决心。
回国后,谷牧写了一个很长的报告:《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报告提出了一个当时被称为“石破天惊”的结论:“我们现在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大体上落后二十年。”他建议要给有条件的地方“放权”“搞活”,这其实就与经济特区的早期设想不谋而合。
1978年6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的许多领导同志听了他的详细汇报。叶帅从战略上强调:我们同西欧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他们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稳定的力量,我们需要他们的先进技术。聂帅态度坚决地说:过去我们对西方的宣传有片面和虚伪之处,这反过来又束缚了我们自己。谷牧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应当拍板了!老帅们都很支持改革开放。
访日促成首笔贷款
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笔外资贷款,是谷牧从日本引进的。
1979年9月,谷牧访问日本。那次访日,谷牧促成了为数500亿日元的中日第一笔贷款协议,打破了“不用西方国家政府贷款”的思想禁区,我国迈开了使用国外贷款的步子。
谷牧次子刘会远说,我奶奶后来在电视里看到父亲签约场面,拿拐棍敲着地板说:“汉奸,汉奸。”
“虽则现在看来说不上是突破,可是在当时迈出了中国使用异国贷款的脚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总调子下,中国迈出的一步,谷牧是具体的操笔者。”
改革开放中的几个第一都与谷牧有关。第一笔异国政府贷款,他成为日后大范围吸引国外贷款的先行者。随后,由谷牧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问世,这是中国第一部吸引外资的法律,吸收外商资金从此有了法律保障。
1979年蒲月,谷牧亲赴广东、福建两省二十多天的调研结束后,他勾画出了特区政策的轮廓。
时至今日,“特区”政策虽经过屡次调整,但谷牧所勾画的框架内核却从未改变。
一定把特区干出个名堂
1982年,谷牧感到了来自多方的压力,“租界”论,“李鸿章”“洋务运动”等说法接蹱而至。1983年4月,谷牧视察了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后,去探望叶帅。叶剑英说到:“听说,你遭围剿了。我们有些同志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不允许你在经济开发区搞试点?”不等谷牧回话,叶剑英紧接着问了一句:“谷牧,你顶得住吗?”
谷牧激动地站起来说:“只要中央不调整分工,仍然让我抓改革开放,管特区,我一定把特区干出个名堂!”叶剑英说:“那就好!记住,如果再遭围攻,你顶不住了,就来电话,我立即调飞机飞回北京,旗帜鲜明地支持你搞改革开放!”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为两个特区题词,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那些有关兴办经济特区的是是非非的议论,才基本上画上了句号。
要求深圳“壮士断臂”
1985年深圳经历经济转型,市场不景气,宾馆入住率下降,饮食业清淡。一时间,“深圳办先进工业难于上青天”、“特区工贸前途堪虑”、“谷牧对深圳发展前景过于乐观”的说法四起。
1985年12月25日到翌年1月5日,谷牧在深圳召开特区工作会议。谷牧在这次讲话中批评话说得较多,而且主要是对深圳。他说,深圳市领导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铺摊子、扩大基建规模上。华君武有幅画讽刺这种情况:一匹马,上面骑了五六个人,每人都打着一面小旗,上写“你下我不下”,结果把马压垮了。不能总讲“我这个项目是很需要”,非得有“壮士断臂”的精神才行。在谷牧的鞭策下,那一年,深圳果断地从基建计划中削去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51座,基建规模比上年压缩了30%,撤并了数百家经营不规范的公司。
“阵痛”之后,当年就听到了“落地婴儿”的欢啼。各经济特区从此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至1988年,谷牧像当年在创办其它4个特区一样,主持筹办了海南建省和建经济特区,而且摸索到了除特区之外的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个新的开放模式。
从1979年到1988年,谷牧穷十年之功,扮演多个角色,为中国经济由固步自封转向融入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30年后的今日,谷牧离去之时,中国已经愈来愈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在国际社会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