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对经济特区“50号文件”下发始末
摘要:内容提要:1979年2月22日凌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刚刚发出了一份1300字的电文,向中央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这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同时也为此后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定下了基调。
内容提要:1979年2月22日凌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刚刚发出了一份1300字的电文,向中央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这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同时也为此后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定下了基调。
凤凰卫视2月21日《南粤纪事》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79年2月22日凌晨,香港跑马地荷塘道4号的一间公寓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电话来自广东汕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刚刚发出了一份1300字的电文,向中央建议在广东设立“出口加工区”,电文发出后,他一个电话打到了香港。这通深夜来电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而接电话的人就是庄世平。
杨舒:庄世平,广东潮汕人,香港银行界的一代巨擘。他早年在泰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筹集资金,运送物资。1949年后,他在香港创立的南洋商业银行在西方国家封锁新中国的年代里曾经是中国经济建设很重要的外汇来源。周恩来总理对他的评价是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另一个就是实践的庄世平。原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吴南生说,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叶剑英元帅的女儿叶向真说,他是最大的幕後英雄。
解说:1979年2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向中央建议,可以在汕头开设一个出口加工区,踌躇满志但却也不知从何做起的他,在深夜里拨通了庄世平的电话。
吴南生(前广东省委书记):办特区,应该说他是我的老师。因为他知道外面很多的情况,而且他有条件,他是银行家,他有条件到国外拿来很多的材料,银行要拿材料容易,如果我们去拿就拿不到了。
解说:庄世平为吴南生拿来了台湾、香港、墨西哥等地加工区的相近建设方案,这个大胆的设想得到了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的支持,并很快就报到邓小平和叶剑英的手里。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50号文件,正式下达了试办“出口特区”的决定。此后不久,广东省委决定由吴南生担任广东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
庄世平:他说,后来有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他说我就赤着脚嘛,搞改革这东西,动作很大也很难,都有杀身之祸。他说我都准备冒这个险,他说你来帮帮,中国经济这么困难,是不是办特区,对中国是不是一条出路。
解说:50号文件出台半个月后,特区条例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吴南生总负责,之所以如此迫切的搞特区法,也是源自庄世平的建议。
庄世平:我是说要立法,知道要立法,我很赞同,我说你没法,你凭领导人讲,这个领导人可能今天是在这个岗位,明天他生病了,换职务了。他也不在,另外个人的主张或许有不同,讲话不同,那凭什么呢,总要有个法律根据吧。
[page]解说:在特区条例草案讨论阶段,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创建一个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其中税率问题成了焦点。庄世平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庄世平:税收问题争论很大,当时税收我知道起点有30%,或者比较多一点,低了就是出卖主权,损失自己的利益,那不可能。我说你要高了,税要高了,一条法就把这法弄死了,弄坏了。现在你在香港做生意,做工业,15%或者16%,你要30%,税收你就,从硬件设备你要差,软件你也没有,管理经验没有,你怎么用一个高税区和一个低税区去竞争呢?
解说:庄世平坚持认为特区要创造一个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必须采取低税制,但是这个建议遭到很多职能部门的反对,最后庄世平不得不说,如果这样的条例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付诸表决,他和港澳代表投弃权票。
庄世平:我说这条弄了,你特区就不要办了,就这一条,我说本来要求立法来保障,来发展特区,像你这样子一个条文扼杀了特区,实际上有条例还不如没有条例好。要这个法来做什么,所以我持反对态度,后来改了。
解说:最终深圳经济特区的税率定在了15%,低于香港当时的16.5%,对外资,尤其是侨商有了充足的吸引力。特区创办之初,最大的困难是有资金问题,这个时候,吴南生又想到了向庄世平求助。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庄世平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庄世平:他说你银行借我笔资金或者你给我想办法借资金来办特区,我说你特区要办,我说当然很赞成,但我银行里的钱,我是商业银行,你定期答应什么时候还我,你就要还我。只要你不还我,我告你,我还怎么告你啊,我没办法来控告你,我无可奈何,我这钱,你用不了,所以我说对不起了。
解说:虽然庄世平并没有借给吴南生资金,但是他给吴南生提供了一条资金解决之路。
庄世平:我说你不要愁这个问题,你大把钱啊,你钱多得很啊,他说在哪里?我说在你脚下,我说在你脚下就有钱啊。他说,脚下。我说土地啊,我说土地是资本啊,土地怎么不是资本。
解说:从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到具体的土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再以港英政府举例,庄世平给吴南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庄世平:港英政府统治香港,它老祖宗英国并没有拿多少钱来香港,香港的天下莫非王土,样样都是皇家的,香港拿土地来卖,它其实叫卖,拍卖行拍卖土地都有年期的,99年,75年,他到期可以再转卖,你也可以,还印花,还抽税。你就有钱,怎么没有钱。
解说:在接受了庄世平的建议后,吴南生决定出租土地,吸引投资,但是在公开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地换了说法。把土地出租改称土地有偿使用。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轰动海内外,但是这一做法也很快引来种种批评,甚至引起高层分歧。一时间,变相租界,卖国、复辟资本主义各种说法纷至沓来。
吴南生:当时北京有人大骂,你们想要破坏计划经济,绝对不行,骂得一塌糊涂。
庄世平:现在我们的特区,梁湘是省政府跟中央任命的,税收是我们中国自己,关税也是我们自己的,海关我们自己的,警察我们自己的,军队也自己的,法院自己的,银行也是自己的,怎么会变成租界呢?
解说:特区是不是租界的争论,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争论,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才算作了结论。市场经济从此在中国各地推行。
杨舒:庄老除了对特区建设建言献策外,也经常对一些小事提出建议。比如厕所臭气熏天的问题,还有菜市场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在庄世平看来这些芝麻绿豆的事虽然小,但是却关系到华侨心目中的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形象。
当时特区的管理者也会就一些新生事物同庄老沟通,比如后来的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梁湘就曾经向他请教过关于跳迪斯科的问题。庄老说,迪斯科就是让人跳的嘛,年轻人爱跳,你让他跳有什么关系。他反问梁湘说你主张跳不跳交际舞啊,你说跳迪斯科黄色,我说交际舞比迪斯科更黄色。跳交谊舞两个人接触得这么紧密,迪斯科不就是两个人拉拉手跳,动作多一些,要说黄色也就在灯光上,你把灯光改造的比较明亮一点,不就没问题了嘛,几句话说的梁湘豁然开朗。
[page]在如火如荼的特区建设中,很多侨民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庄世平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一次次“客串”了内地游的导游,庄老的一句“你想回去吗?我也去”,带回了像李嘉诚、庄静庵、刘世仁等海内外知名的侨领。侨领陈有庆的父亲陈弼臣曾被称为是泰国的头号大亨,他老家潮阳的祖坟和祖屋在文革中遭到破坏。1983年,陈弼臣在庄世平的再三劝说下回到潮阳。这次行程中陈弼臣为家乡捐建学校捐建水利,万里副总理还专程到汕头和他会面。这件事在东南亚的华侨中被传为美谈。陈有庆说他知道一切都是庄老在默默牵线。
解说:在粤东地区创立一间综合性大学,一直是潮汕人的梦想但屡屡功亏一篑,庄世平因此找过李嘉诚谈这个问题,
庄世平:他开始说扶贫济困,我说老一辈人曾经提议要办一个汕头大学,但始终办不成,他说可以呀,我们来办呀。我说办大学可不容易哦。一开始他说,我拿出3000万来办,一口气就拿出3000万来办,你说能不能办大学。我说办大学,就好像是大海一样,也可以说是太平洋,也可以说是大西洋,多多钱也放的下去,少少钱也可以。
解说:到如今,李嘉诚对于汕头大学的捐资已经超过28亿,汕头大学也成为粤东地区迄今唯一的综合性大学。
杨舒: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海外的华侨中掀起了一股回国热。但是庄世平却在姑丈方方的劝说下留在了香港,中国政府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而英国也在1950年1月宣布承认新中国,此后香港成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相互博弈的一盘棋。而庄世平就成了这微妙棋局中一个可以沟通双方的管道。
解说:这里是香港中环的德辅道167号,1949年12月14日,香港金融界第一面五星红旗就在这里升起。
庄世平:我说是不是能在香港开个银行,跟国内银行挂钩,沟通起来,他(方方)说好呀,你去开吧。结果我就借一万块美金,博古的弟弟说把我的牌照给你就行,就是叫南洋商业银行,正中下怀。天上掉下来也没有这么巧。
解说:虽然资金少,规模小,但南洋商业银行却是当时香港唯一能与大陆进行资金划转的银行,从这张194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庄世平借来创业的1万美金在银行开业半个月后,就扩充到523万港币。
林广兆(前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庄董事长他也是潮州人,在泰国,这方面都有很好的影响力,所以华侨觉得他开的银行信得过。所以一些汇款都经过他,跟国内的贸易方面结算也愿意通过他。所以这家银行就越做越大。
解说:南商成立的第二年,庄世平又在澳门开办了南通银行,这两家银行保留的资金通道将在日后被证明是高明之举。不过在银行刚刚成立时,庄世平最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中国大陆江山易手,政府在海外的资产将何去何从。尤其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为首的十多家银行的去留,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黄涤岩(前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当时宋子文他们国民党,台湾确实来策动过,要他们把资金往台湾转移。
解说:这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于1950年兴建的大厦,大厦北面的奠基石上还刻有老行长郑铁如的名字。就在这块奠基石树立起来的两个月前,郑铁如做出了人生一个重大的决定,听从好友庄世平的劝告。
庄世平:郑铁如是老乡,潮州同乡,我在搞地下银行工作的时候,跟他有往来,郑铁老跟郭沫若、沈钧儒、何香凝都认识,我跟他接近,他也很欢迎,于是慢慢要他中国银行起义。他听了也就是点点头,没有什么意见。
解说:1950年1月11日,就在英国政府宣布承认新中国后的一个星期,郑铁如通电全国接受北京的管理,香港十几家中资银行纷纷效法。印度、新加坡以及英国等海外机构也陆续响应。而庄世平也在这年被中国银行任命为常务董事,兼港澳管理处副主任。1950年底的一天,已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方方把庄世平叫到了广州,原来广东省在统一流通人民币行动中收兑了5亿多港币的现金,存在仓库里,方方和叶剑英商量不出好的对策,便叫庄世平过来一起想想办法。
[page]叶向真(叶剑英的女儿):他说你把这个钞票变成外汇,外汇的话就可以买卖了。钞票它只是纸钱,放在银行里头也是没有用的,他怎么样呢,就都转到他南洋商业银行去,广东省省委同意了,开始说试验性地派人进来带一点出去,后来说不行,太长时间了。所以后来庄老就申请港英的警察部门来支援,最后一大笔地放在了香港的汇丰银行拿利息。国家需要什么紧急物资或需要什么,就可以动用这些外币在这儿转了。
杨舒:时至今日仍有人疑惑,为什么英国参与了联合国封锁中国的计划,香港警方还会协助庄世平的这次运钞运动呢?这恰恰是中英两国在香港这盘棋局里的一次过招,香港一切基本的饮食、蔬菜都是靠广东省供给的。封锁了中国,对不起,拿你的港币、英镑、美金到广东是买不到菜的,只有通过南洋商业银行来调节,将外币换成人民币。1987年,庄世平将他在澳门创办的南通银行无偿交给了国家,以协助中国银行成为澳门的发钞银行。到了2001年,他有无偿让出了自己在南洋商业银行的股份,以促成香港中银集团的重组上市。而在此之前,创办南商深圳分行,是庄世平晚年谋划已久,呕心沥血的一件大事。
解说:这里是深圳罗湖区建设路,1981年10月,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在这里开业了。
荣凤娥(前南洋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当时也批了几个行,都不来,庄老说大家不弄,我就率先来。开始就是做不做业务,这是一个对国家的信心问题。
庄世平:我相信国家决心办特区,一定能办好,一定能发展起来,所以我先走一步,先带个头,我明知在这办银行,条件是不够的,表示对深圳的特区有信心,我立个点摆在那里,就是我亏本也要办起来。
解说:但是面对国内僵化的金融体制,南商深圳分行碰到的到处都是禁区,很长时间业务几乎没有办法展开。在苦难的时期,庄世平曾经对广东省特区办主任丁励松感叹创办南商深圳分行或许会成为我一生中唯一的错误。
庄世平:办的过程很辛苦,人民银行批准我什么业务都可以做,但真的办起来,什么业务都做不了。
记者:什么道理呢?
庄世平:没有业务,一个是没有业务,一个是你做什么业务,银行的职员,我派十个八个,整天坐在那边,一开门坐到天晚,坐在行里头一个人也没有,向谁去开业务啊。意思是我搞错了,我说我没有搞错,你们辛苦一点,我们是做个样子,是没有生意,但是我表示南商对特区的信心,对前景的寄予厚望。
解说:为了安抚员工情绪,庄世平找到中国银行,无偿为中国银行开展兑换业务,虽然做的是亏本生意,但是为广大侨商提供了不少便利。无形中也为南商赢得了声誉。对于特区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庄世平可谓倾尽一腔热血,竭尽全力。这期间,他也经历过很多困难和波折,体味了很多辛酸苦辣,提到在这些往事,他仍然非常感慨。
庄世平:老将军,打仗的,来视察特区之后,流眼泪,他们以为变天了,把社会主义,我打的江山,你们这样出卖掉,伤心得很啊。所以不是,办特区不是一帆风顺的,很艰难的事情。我说没有邓小平的南下撑腰,这特区恐怕就夭折了,可能中途就变了。
杨舒:从庄世平1947年移居香港算起到2007去世,他在香港生活了整整60年,60年来他升起了香港金融界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香港银行里,他第一个开始雇佣女职员,他还购置了50年代后香港中资机构的第一栋大厦,发行了中资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而他的南洋商业银行也在这60年里成为了一家资产过亿美元的优质企业,被评选为世界500强银行之一。身为一位成功的银行家,他却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所有接近庄老的人都知道,老人家一直过着很清贫的生活,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从他的各项事业中谋取什么利益。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庄世平可以对国家如此无私,如此忘我?庄世平如是回答,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这个国家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