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转型与“十二五”
摘要:我国正处于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出特点是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突出特点是改变经济结构、增大消费总量。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二五”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5年,它对后10年、20年的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我国正处于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从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出特点是改变生产关系、做大经济总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一个时期,突出特点是改变经济结构、增大消费总量。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二五”是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关键5年,它对后10年、20年的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十二五”是不是处在历史性转折的关键五年
我认为,对“十二五”历史地位的判断十分重要。从我国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总体趋势看,“十二五”是具有历史性转折的关键五年。
1. “十二五”历史性转折的现实需求何在?
(1)发展型消费需求的历史变化和快速增长。发展型消费需求的历史变化和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历史性转型的基本需求。201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标志着我国已从以衣食住行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当人们的衣食住行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后,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需求开始成为全社会的主要需求,并呈现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例如,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推进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服务业要成为主导产业、环境优先成为发展的基本需求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看到:第一,“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突出,强调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发展型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由此看到未来5~10年,我国发展型消费需求变化的大趋势;第二,消费升级进入一个重要阶段;第三,居民的消费升级成为总体趋势。
(2)公共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公共产品短缺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在生存型阶段,私人产品严重短缺。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由于广大百姓对发展型消费需求的全面增长,使公共产品短缺成为日益增大的突出矛盾。由此,不仅需要强调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没变,更要清楚地、充分地看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内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从生存型需求转变为以人的自身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需求。就是说,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发展型新阶段的突出矛盾。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改变公共产品短缺的状况,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总体上说:第一,我国开始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第二,经济增长“一俊遮百丑”的时代已成为历史。(3)缓解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社会需求明显加快。社会各方面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关切度极大。我的理解是:第一,需要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改变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过低的状况,并能明显扭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第二,需要尽快改变GDP主义的发展导向,实现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初,在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贫困的背景下,实行“国富优先”的增长是有其历史需求的。这是因为,不增大国家的经济总量,是难以解决几亿人的贫穷问题。改革开放30年以后,继续实行“国富优先”的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生产力的增长优先并快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二是国富优先容易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比如,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2. “十二五”是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天我国面临着过去30年没有过的各种新挑战。例如:
(1)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投资出口大国走向消费大国的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2)经济矛盾、社会风险明显加大,高速增长掩盖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始逐步“水落石出”。
(3)发展理念、体制条件受利益掣肘的影响,转型与改革的难度明显加大。
3. “十二五”是否处在历史性转型的十字路口?
我们讲,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十二五”,首先强调这5年的历史方位,其次需要清醒地估计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两种前景:
(1)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一,历史性变化的趋势明显,只要顺势而为,就能干成事情;第二,总体思路清晰,目标、主线的问题很明确,总体要求也很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第三,需求结构变化与社会的压力和动力形成。
(2)灾难性的后果:第一,增长速度急剧下滑;第二,社会风险明显加大,物价上涨与社会矛盾问题相伴随,加大社会风险因素;第三,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明显加大。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其实质是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时,由于发展方式选择的不当或失误,使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甚至停滞。
总的结论是:“十二五”我国正处在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十字路口,远虑大于近忧。对此,应当引起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