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10-09 20:51

摘要: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而有力地采取了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还不巩固。因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而有力地采取了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还不巩固。因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应努力做到“四个避免”。

一是避免投资加快了,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很低。我们现在可以说投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消费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1997年我国消费在GDP当中的比重为45.2%,到了2007年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仅为48.8%,扣掉其中的政府消费后,居民消费比重只占35.8%。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现在广大农民有消费欲望,比如说现在我们家电下乡,很受农民欢迎。但是,总体上来说,农民还是缺钱,所以消费远远跟不上去。我们过去粮食价格偏低,但是光靠提高粮食价格还不够,还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怎么增加呢?农民有承包的土地,有住房,有宅基地,这些都是农民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不能变为资本,不能流动,不能变资本。所以,农民只有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二是避免政府投资增加很快,但是民间投资拉动不起来。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很热,但是民间的投资没有像政府投资那么热,还在观望。在银行信贷方面,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争着给大企业放贷,而情况往往是大企业不差钱,中小型企业资金困难,往往得不到银行贷款。政府虽然重视中小企业,但是一到下面去就不行了。如果中小型企业得不到贷款,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而目前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仅靠国有大企业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民间投资如果带动不起来,中小企业发展不起来,就业问题就解决不了。

三是避免进一步扩大生产过剩。我们在实施十个产业振兴的规划时,需要警惕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已达6.6亿吨,市场需要4.7亿吨,产能过剩1.9亿吨。但同时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还有5800万吨在建。又如,水泥行业投资过热和总量过剩的情况值得注意。今年四月份当月完成投资129.17亿元,同比增长65.1%,单月产量创历史最高。目前,国内水泥总产能达到17亿吨,而市场需求大约14亿吨,有3亿吨的富余能力。

四是要避免旧体制的复归。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一些国有化的措施,有人就认为美国也在搞社会主义了,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过去老的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化,所以要“国进民退”。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增加了国有经济的比重,强化了政府的干预。应当明确,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过多的行政干预就影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要撬动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政府的投入,目前虽然也很需要,但要有退出的机制,待情况好转以后,要逐步退出来,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动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化解危机的合力,政府投资应优先考虑能够拉动社会投资的项目;在企业重组中,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以加大公共服务投资为契机,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问责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把打破行政垄断作为反垄断的重点,在重点行业实现反垄断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加快推进铁路体制改革,深化民航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邮政开放进程;加快推进结构重组,形成竞争性市场结构;破除各类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扩大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特许经营范围。

——尽快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切实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尽快启动环境产权改革,刺激环保投资,把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进一步打破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短期重在采取应急措施,中长期重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尽快完善对中小型企业的财税支持体系,改革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减轻税收负担,加大财政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鼓励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完善健全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鼓励中小型企业大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民生领域改革,防止经济压力与社会问题双向传导和相互强化。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防止经济波动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过度冲击,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专项救助和失业救济等基本社会保障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政策出台应注重公正性,强化公众参与,注重稳定社会预期;政府要树立稳定新思维,正确看待和处理因利益关系失衡而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使用调整利益关系的方式来解决,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化水平。

——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金融体制。要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制调整;发挥财政支出作用,引导创业投资;利用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高新技术扩大投资;建立国家与国有企业正常的利益分配机制,尽快向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收取资源使用租金,建立常态化的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分红机制;以发行地方债为突破口,培育地方稳定财源,发挥地方政府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把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加大贷款下浮幅度,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在创新中加快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鼓励金融创新进程,支持民间金融合法合规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推进经济的平稳、较快的发展。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