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综合

中国市场对保险业的开放及开放后存在的问题

2009-09-25 16:56

摘要:入世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截至2008年,我国内地营业的42家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总收入已达到389.8亿元。在此期间,中国保险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入世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截至2008年,我国内地营业的42家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总收入已达到389.8亿元。在此期间,中国保险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包括:保险业务持续快速的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保险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保险法规环境日趋健全,保险监管重心转移等特征,这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然而,在保险市场开放的大部分国家,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均被限制在10%左右,如英国10.3%,日本3.68%,比利时3%,瑞典1.12%,法国1.11%,瑞士0.66%,韩国0.38%,美国的财险市场10.73%,寿险市场14.34%。在这些国家看来,将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控制在10%左右的范围,主要是考虑到保险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被外资控制的保险资金可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造成的冲击。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坚持对外开放,同时又注意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的保护措施,适当限制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初在开放保护期间里,中国把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份额控制在3%至5%之间,而五年之后,这个比例也会控制在10%左右。

由于在全球范围的经验和规模,外资保险公司仍具有一定优势,且他们能凭借专业知识给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附加值。然而,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式中,对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而言,也面临诸多困难。2009,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仅占寿险的5%,产险及意外险的1%。据调查显示,外资保险公司期望未来3年内在寿险市场上达到8%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如去年同期预计的那么乐观。

究其原因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仍面临缺乏足够规模的挑战。首先,规模较大的中国本地竞争者面对经济危机时,在客户需求从投资型转变成为保护型产品,对产品进行更多的创新,不断改进营运方法及注重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等方面更具有弹性。

其次,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还面临:一是国内的保险三巨头已经在各大城市中占有主导地位,它们的代理人规模比较强大,外资保险在网点铺设和代理人渠道上相对处于劣势;二是外资保险公司通常将中高端客户作为主要销售对象,不如中资中小保险公司亲民和本土化。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外国保险公司没有在中国完全享受到“国民待遇”。如:目前中国引进的外资寿险公司除友邦以外,均采用了合资公司的形式,且增加了合资企业中的投资比例限制和经营范围的限制,用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防治外资过分独占保险资源和防止资金外流;外资的财产保险公司均采用了分公司的形式,从而在保证偿付能力的同时保护中国的投保人等等。对于外资的这些低国民待遇,我认为应逐步取消。同时,对于外资在资金运用和分保方面的某些特殊规定的某些超国民待遇也应尽快取消。

随着中国入世对外承诺的兑现,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进一步加剧,但中资保险公司依然占优势。因为保险是一个需要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事业,外资保险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了解中国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外资保险进入中国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磨合期。当然,外资的进入对中国境内公司尤其是那些国际化程度不高的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目前来看,外资公司的进入,对中资保险公司总体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