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创新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关键
摘要: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对于加快广西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中国沿海沿边区域发展布局,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是中国沿海与东盟国家进行陆上交往的枢纽,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过程中,我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可以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激发企业活力,提供发展动力;可以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和制度创新来不断完善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确保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服务能力,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为创业兴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开放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粤港澳等地合作,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区发展繁荣。
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受广西自治区领导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承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组,组织有关的行政管理、经济、土地、财税金融等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成果。
这次研究从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入手,剖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中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存在的障碍问题和矛盾,就如何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出了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总体方案,为中央及有关部委、广西自治区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加快金融、财税、土地等领域改革,健全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发展环境,为企业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条件;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这个课题是众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有着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我国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面临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改革,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前所未有。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管理、文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改革的配套性、综合性明显增强。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的体制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相信北部湾经济区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建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等,一定会开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里程,逐步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