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政治体制 行政体制

我建议把民生、民主写进政府报告

2009-08-25 16:41

摘要:民生问题,是2007年“两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民生问题,是2007年“两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

我曾从字义上对“和谐”两字作过分析。“和”拆开来看,左边一个禾字,右边一个口字,意思是人人都要吃饭。“谐”字,左边一个言字,右边一个皆字,意思是人人都要说话,有话语权。前者是要解决民生问题,后者是要解决民主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与民主问题,两者有内在联系,而且最终要靠民主来促进民生,这个理解不知道对不对,因为如果没有民主,民生问题不容易解决,要解决民生问题要靠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解决民生问题,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说要使人民快乐幸福。怎么样来保障人民的快乐幸福,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如果人民民主权利不解决,那能快乐和幸福吗?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和改革联系起来。怎么样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讲得很清楚,归根到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我记得在200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开高级顾问会议上,主题讨论深圳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要当示范区,要当样板,首先必须明确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会上我讲了几条:一是以民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三是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四是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保障。我讲到第四条的时候,原广东省委书记任种委同志说,民主民主,由民作主。我说你讲得很对。过去我们有一句话叫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一句赞扬的话,但还不到位,到位的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说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来说生活困难群体还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农民。温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我在20058月写了一篇“十一五时期要尽快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报告,我向温总理提出:“困难群体的社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建议中央在十一五时期予以高度关注。”我的报告是于200589送出的,没有想到,总理于810就批示:“请黄菊、吴仪、培炎、良玉同志阅,转发改委并起草组研究。”这样快速地作出了批示,说明总理一直非常重视和关心群体的生活问题。道理很简单,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

温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充分重视和利用,不要拒之门外。我记得在十五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对要不要写上“自由”、“人权”有过认识过程。我在起草小组全体会议上提出,建议把自由、人权写到十五大报告中去。为什么要写上?我讲了三点理由:第一,我们每一个人想一下,问一下自己:要不要自由,要不要人权?我想只要不说假话,回答是肯定的,都要有自由,都要有人权。第二,我国宪法写得很清楚,要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为什么十五大报告就不能写。第三,民主、自由、人权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高举这个旗帜,否则人民不会真正拥护你。我这个意见和建议,当时作为十五大报告起草小组组长的温家宝同志很重视。在第二天上午的全体会议上,家宝同志说:昨天尚全同志提出的意见,可以在报告中的第六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加进去。所以在报告中增加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我们在批判“自由化”、“西化”时,要注意不要把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都批进去了,这样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是很不利的。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