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背景、内涵与本质
摘要:作为一个关注和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湖南人,自去年长株潭城市群被作为国家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以来,我省形成了“言必称两型”的局面,深感这是令人欣喜的。然而,认真想想,总觉得有些什么是对劲。经过近一年的思索,我认为,主要原因社会可能在于人们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内涵与本质等最基础层次的因素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望文生意和急于求成就在所难免。所以,本文拟在这方面谈点看法。
作为一个关注和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湖南人,自去年长株潭城市群被作为国家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以来,我省形成了“言必称两型”的局面,深感这是令人欣喜的。然而,认真想想,总觉得有些什么是对劲。经过近一年的思索,我认为,主要原因社会可能在于人们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内涵与本质等最基础层次的因素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望文生意和急于求成就在所难免。所以,本文拟在这方面谈点看法。
一、全面把握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必须抓住“五个统筹”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三个层次的重大问题,一是发展地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速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二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三是落后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加速推进农业工业
化和乡村城市化。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共同作为国家层次的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重解决第二层次的发展问题。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关于背景,我们要思考三个为什么?
第一、国家第三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什么会选择中部地区。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成都和重庆先后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各地都盼望国家设立更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都在极力争取成为第三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然而,问题是国家是否会设立第三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果设立,哪个或哪些城市会有幸成为第三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呢?在争取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二十来个方案中,为什么国家要批准湖北湖南两省的报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利于国家实施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宏观战略。前两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分布在了东部与西部,如果设立第三批,定于中部是理所当然的事。二是有利于国家实施促进沿江发展的整体战略。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但也由此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差距明显的大区域结构。在沿海发展战略实施中,增加沿江(长江)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区域发展和推进整体发展。
第二、中部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什么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在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特殊重视和解决的“五个统筹”问题。解决好“五个统筹”问题是落实和保障科学发展主要内容。因此,我国设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与解决“五个统筹”问题直接相关。我认为,在五个统筹中,有的可以且需要进行试验,的有则难以进行试验。科学发展与五个统筹试验。五个统筹中己经有了两个试验区,剩下的三个统筹中,有一个统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每个试验区都必须做到的,有一个统筹是难以进行试验的(统筹区域发展)。只有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个方面可以进行试验。因此,如果国家要设立第三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题一定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即两型社会建设。
第三、中部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为什么选择武汉与长株潭。中部地区各省都期望成为第三批综合配套改革城市。但最终为什么花落武汉与长株潭?武汉具有不可比拟与《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得天独厚的优势。选择了武汉,还需要与前两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样,在试验区域上也成双成对。长株潭城市群显然是最佳选择。双城市并行有利于形成扩大范围和提高竞争,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效。因此,通过三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置,我国形成了“六城三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新格局。而且,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的“圈”与“群”两种重要形态也是重要的改革创新试验。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战略定位和发展创新。
二、关于全面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丰富内涵,要抓住“一二三四五”
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其本质是要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下探索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因此,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从两型的角度理解是不够的。我认为对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要作一个一二三四五的扩展与深化。
“一”就是一条主线。即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要抓住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选择中部地区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在工业化程度不高,但又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探索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这样的探索在西部缺乏基础,在东部没有多少创新意义,只有在中部地区才具有改革创新的价值。
“二”就是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我们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强科学管理,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在节约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中。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增强环境意识,减少排放、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环境竞争力。两型社会建设要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兼顾和共赢,通过发展而实现节能减排,通过节能减排而确保环境友好。
“三”就是“三生要求”,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因此,两型社会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的要求,包括“生活富裕”的内容,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富民强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惠,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将科学发展与人民受益紧密结合起来。
“四”就是四大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党中央提出四大文明,是我们对文明认识的巨大进步,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围绕四个文明整体协同推进。物质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条件,政治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精神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从文明的高度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提高两型社会建设质量,从四个文明的整体角度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两型社会发展整体平衡。
“五”就是五个统筹。五个统筹是对我国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所进行的全面总结与高度概括,是现阶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五个统筹就是要在改革发展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国外发展。五个统筹是一个有机整体,两型社会建设是五个统筹中的一个方面,离开了其他几个方面,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限制,其行不远。因此,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带动和促进五《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个统筹的全面进步与繁荣。
由此可知,“一二三四五”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一条主线说明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明确方向度,必须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三生要求,说明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抓住实度,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将民生问题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四大文明,说明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提高高度,推进四大文明和谐发展。五个统筹,说明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拓展广度,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体现时空规定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本质规定。对这个本质规定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就时间角度而言,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有两个基础或特点。一是经济结构,二是社会结构。就空间角度而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选择工业化程度中等化的地区,而且城市化也达到了一定水平。
所谓经济结构的时间规定,主要是指长株潭地区的工业化发展程度。根据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往往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主要是工业化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之后所追求的内容。因此,从空间规定上看,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在我国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则是向世界现代化融合,突出了改革与发展的全面性与现代性。对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来说,生存问题压倒一切,更体现“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特征(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尽管发展经济是中心工作,但不是“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可见这位伟人的远见与睿智)。只有象中部这样工业化既有一定水平,又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的地区来说,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既有基础又有意义的改革。
所谓社会结构的时间规定,主要是指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依托相应的社会结构,也就是需要较好的城市化为基础,只有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建设两型社会才是可行的和有保障的。而长株潭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是中等的。这就是进行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社会结构基础。所以,在空间规定上,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选择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突出了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形态与趋势。也就说,建设两型社会并不只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而是突出了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以城市为基础建设两型社会,比笼统地提出建设两型社会要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这实际上也就是提出了中部地区这样的城市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城市经济要向两型发展,社会发展要重视城市化(无论这种城市化是“圈”还是“群”)。二是经济的两型化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在广大农村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固然重要,但难免流于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