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魂萦梦牵国徽情

2009-07-24 17:01 新华日报

摘要:走进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眼前呈现出一派庄严堂皇的气象。会场中间是宽大舒适的委员席,席位上装有伸手可触摸的表决器和话筒,头顶上硕大的水晶吊灯像繁星点点,金光闪耀,照得满厅生辉。抬眼正前方,一个我非常熟悉、十分敬重的国徽悬挂在主席台上方中央。我轻轻地走近主席台,伫立凝望这块国徽,她依然是那样鲜艳夺目,那样亲切可爱,那样端庄尊贵,不由地让我肃然起敬,畏威怀德。凝视中,往事在我脑海里缓缓掠过。

走进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眼前呈现出一派庄严堂皇的气象。会场中间是宽大舒适的委员席,席位上装有伸手可触摸的表决器和话筒,头顶上硕大的水晶吊灯像繁星点点,金光闪耀,照得满厅生辉。抬眼正前方,一个我非常熟悉、十分敬重的国徽悬挂在主席台上方中央。我轻轻地走近主席台,伫立凝望这块国徽,她依然是那样鲜艳夺目,那样亲切可爱,那样端庄尊贵,不由地让我肃然起敬,畏威怀德。凝视中,往事在我脑海里缓缓掠过。

19801228日,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标志着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正式设立。那时,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不足20名,与市政府办公厅同在一个面积不到1500平方米的小楼里办公,最大的会议室只能容纳20多人。每当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我们就到外面租借会场。更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国徽,为了庄重而严肃的会议,我们只好向友邻部门借用。国徽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权力的象征,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时却没有国徽,要向其他单位借用,倒增添了几分尚未长大的无奈。

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和修正后的地方组织法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有了明确规定。也是这一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到北京机械厂订做一个国徽。这是国家指定的生产厂家,国徽规格大小,由全国人大规定。因此,不必担心国徽会串规,质量也有保证。惟一担忧的是,国徽系金属铸造而成,容易被碰撞受损乃至断裂。我们肩负神圣使命来到首都北京,承办这项光荣任务,深感责任重大,近10公斤重的国徽被我们精心包装好,运输途中又格外小心谨慎。一路上我们奉若神明,倍加呵护,举止神情望之俨然。回到单位打开包装,看到国徽丝毫无损,光彩照人,自然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

从此,这面国徽伴随着我们走过一个个春秋夏冬。每逢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我们仍然要到处租借会场,抱着国徽前往;会议结束后,我们又把国徽小心翼翼地带回,妥善地存放在办公室里,生怕碰撞受损。于是,我们在办公室里能天天看见她——国徽和我们形影不离。虽然辛苦点,毕竟我们拥有一个璀璨的国徽,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重托;拥有一个神圣的事业,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国徽在我们心中重千钧!

1984年随着中央8号、9号文件出台,和全国各地人大一样,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办事机构和人员编制也得到了改善和充实。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楼,也有了一间比较大的可容纳80人左右的会议室。虽然简陋陈旧,但常委会会议却可以在这个会议室里举行了。为了把会议室装点得庄重严肃,衬托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形象,体现出国徽的尊严,我们在国徽后面配上绛红色的帷幔,反复比较国徽悬挂的高度、倾斜度,用最好的灯泡,精心调正光线,聚焦国徽,以求得最佳效果。手工制作会标更是精雕细刻,常常爬在地板上一针一针地把字别在横幅上,然后,将横幅工工整整地挂在国徽上方。常委会会议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越来越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每当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电视台记者在会议室内忙忙碌碌,随后会议新闻在电视节目里播放。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会场、会标和熟悉的国徽,心里感到非常自豪和兴奋。国徽放射出耀眼的光泽,一年比一年绚丽,一届比一届辉煌。30年来,有多少地方立法、多少重大事项决定、多少人事任免在这庄严的国徽下进行和生效?这里发生的一切,维系着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惟有这块国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在默默地数记着,聆听着地方民主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感受着时代变迁发展的气息。

望着这块国徽,我看到了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来的成长历程。今天,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拥有翻建后的4500平方米的崭新办公大楼,拥有常委会专用会议厅。会议厅里,国徽端端正正牢固地悬挂在主席台上方,左右两边的彩色电子大屏幕代替了昔日的横幅会标。表决时委员们轻轻地按下席位上的表决器,两边电子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最终结果,操作快捷、准确。会议大厅里巨大的水晶吊灯通明透亮,国徽被映得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神圣威严。

呵,国徽!你上面的五星蕴含着神圣,中间的天安门涵蓄着庄严,周围的谷穗展示着富足,下面刚劲的齿轮和鲜红的绶带象征着团结。跟着你便走向民主,走向法治,走向文明,走向繁荣。

南京市人大办公厅 郝 伟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