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改革和发展中的两个重大问题

2009-04-03 15:40

摘要:今年以来我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做到“四个避免”;二是如何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200943日在“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的发言

去年3月,我给发改委党组写了一份报告,提出我年龄已经很大了,不能再继续当会长了,并推荐宋晓梧同志接任会长的职务。今年年初才获批准。我不当会长以后,可以多一点时间搞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今年以来我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做到“四个避免”;二是如何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一、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做到“四个避免”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中央迅速出台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扭转经济增速下滑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重挑战,也为改革提供重大机遇。

1)过去没有暴露的问题在危机冲击下暴露出来了,可以唤起我们对这些问题认识深化,有利于我们促进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3)有可能是一次冲破利益集团的重要严略机遇。

4)有可能为我国调整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外交提供战略机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存在着什么体制性的矛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1.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某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以资源环境为例,过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就是资源要素的行政控制和价格扭曲。在我们价格改革滞后的同时,现行资源税负过低,而且征税范围过小,也是低成本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我们一些资源型企业到海外上市,由于我们的税赋很低,结果污染留在我们这儿了,海外的投资者得到好处。因此,加快资源价格的改革,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机遇。

2.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矛盾。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由生存型阶段转入发展型阶段。突出反映在城乡居民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明显超过生产型消费支出比例。这几年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食品、衣服)的比重约占40.9%,而发展型消费(居住、交通、通讯、教育、医疗、旅游等)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根据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提升信心,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制度保障。

3.就是政府作用的发挥与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滞后的矛盾。扩大消费需求与经济建设型政府之间的矛盾亟需解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依赖于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近年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政府仍然是经济建设型的运作模式,中央和地方在公共服务上还没有严格的职责划分,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还不高,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然在提高经济总量上。这样很难建立一个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为扩大消费需求奠定制度基础。

为此,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做到“四个避免”,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避免投资加快了,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很低。我们现在投资率是42%,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是35.8%,可以说投资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消费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1997年我国消费在GDP当中的比重为45.2%,到了2007年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仅为48.8%,扣掉其中的政府消费后,居民消费比重只占35.8%。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现在广大农民有消费欲望,比如说现在我们家电下乡,很受农民欢迎。但是,总体上来说,农民还是缺钱,所以消费远远跟不上去。我们过去粮食价格过低了,但是光靠提高粮食价格不行,还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怎么增加呢?农民有承包的土地,有住房,有宅基地,这些都是他的资产,但是这些资产不能成为资本,不能流动,农民的资产不能抵押就不能变资本。所以,农民不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只有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了,才能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二是避免政府投资增加很快,但是民间投资拉动不起来。在国务院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政府投资占1.2万亿。现在投资的比重大约是政府投资占10%,民间投资占20%,银行投资占70%,但是现在民间的投资没有像政府投资那么热,还在观望。在银行信贷方面,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争着给大企业放贷,而情况往往是大企业不差钱,中小型企业却资金困难。因为中小型企业他第一没有担保,第二风险比较大,成本比较高,所以,银行都想往大企业贷款。比如民生银行是靠民间资本逐渐成长起来的银行,但他今年贷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只有3%。我们国家虽然重视中小企业,但是,一到下面去就不行了。所以,如果中小型企业得不到贷款,他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而目前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仅靠国有大企业是解决不了的。所以,这个问题如果带动不起来,就业问题很难解决。

三是要避免进一步扩大生产过剩。我们本来有生产能力过剩的,前些年因为国际市场需求大,我们依靠出口消化,现在国际市场不行了,所以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因出口受阻而凸显出来了。我们去年10月份提出来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现在很快又提出来十个产业振兴规划。一般的振兴规划提出来起码要半年或者一年,这次非常快。现在再加上我们十个产业振兴的规划,更需要我们警惕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我们汽车年产量已经达到1200万辆,而需求是900万辆。那政府再上百亿的投资投进去,而且要求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那就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产能,进一步生产过剩了。所以,政府的钱要用来进行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而不是扩大产能。

四是要避免旧体制的复归。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一些国有化的措施,所以就有人说美国也在搞社会主义了,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过去老的概念说,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化。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加强了政府的监管,政府的干预,必要的时候也是应该的。但是,过多的干预就影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用政府替代市场,那是不行的。还是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另外,政府的投入,目前虽然也很需要,但要有退出的机制,待情况好转以后,要逐步退出来,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所以,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努力做到这“四个避免”,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的发展。

二、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优化我国外汇储备

1.为什当前要迫切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结构。

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近2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这一结构使我国财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人,面临极大风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外汇财富随着美元贬值不断蒸发;美国继新增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之后,日前,美联储又准备回购3000亿美元的国债,试图以制造危机的方法来治愈危机,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发,美元继续贬值已是必然趋势。以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计算,若美元继续贬值20%,我国又将损失2.72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约为2008GDP9%。因此,为确保国家财富安全,我国应尽快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合理利用外汇资产。

2.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是增储黄金。

目前,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在用制造危机的方法抑制危机,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各国货币都有大幅贬值的风险;唯有黄金在“乱世”始终坚挺,并保持长期升值态势。同时,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也要求为各国货币提供坚实的本位基础,而黄金恰恰天然是最佳选择。总之,无论是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还是日后的货币制度改革和货币体系重构,都要求我国尽快增储黄金,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黄金储备增至6000吨左右。

我国2008GDP4.3万亿美元,按现行汇率居世界第三;按购买力平价2005年起已为世界第二。而目前我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仅1000吨,按现价计算,不到外汇储备的2%。远低于美国2007年黄金占外汇储备75%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德、法等国63%66%的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比例悬殊如此之大,无疑突显了我国外汇资产的巨大风险。若黄金增储达到6000吨左右,其总量仅次于美国,高于德、法,所占外汇的比例则达到8-10%,从而可大大增加我国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3.当前是增储黄金的难得良机

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购买商品金和矿产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各黄金消费大国的购买力受挫,使国际商品金市场的金源相对充裕。如印度2008年黄金进口量为400吨,仅为2007年的一半左右,2009年以来更是大幅下降,2月进口量几乎为零;为吸引投资,在约占全球的2/3黄金储量的非洲及其他地区,诸多黄金资源国均对国外投资收购金矿实行开放政策,况且目前我国与非洲地区关系良好;全球商品金交易环境相对宽松。如2008年世界黄金主要交易中心——迪拜商品交易中心的进出口量达1045吨,增长53%

4.增储黄金的现实可行性

目前我国黄金预估储量约为1.5-2万吨,居世界第七,保有储量为4600多吨。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产金大国,2007年和2008年的黄金产量分别为270吨和282吨。根据工信部最新部署,2009年我国将新增黄金储量800吨,黄金产量将增至290吨。

同时,若能在国外收购5000吨以上的黄金资源储量,通过逐步加大开采力度,平均每年可再增加黄金产量200-300吨。利用当前市场有利时机每年收购商品金600-700吨,则每年可以增储黄金1100-1300吨。总之,在未来5年左右,增储黄金至6000吨左右是可能的。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