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决策开发浦东

2009-02-17 14:3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引自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同上海市负责人的谈话要点 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是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上海,邓小平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引自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同上海市负责人的谈话要点

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是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上海,邓小平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16岁时,邓小平第一次从这里走向世界。24岁时,在这里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血雨腥风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45岁时,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的第一书记率大军解放了这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多次来到上海视察。从1988年到1994年,80多岁的邓小平连续7年到上海过春节。上海的发展变化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

1988年2月,上海甲肝肆虐,很多人都不愿去上海,邓小平却执意来到上海。

邓小平是有他的考虑的。

1988年1月23日,邓小平在一份《关于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完全赞成。特别是放胆地干,加速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

当经济特区经历风风雨雨,逐步取得成功经验之时,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打出了上海这张“王牌”。他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

邓小平打出上海这张“王牌”,绝非仅仅就上海一地的发展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环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发展的全局作出的战略思考,是确立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的一种全新的战略定位。

1990年1月,邓小平来到上海。他对前来拜年的中共上海市委领导说,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你们要努力干啊。上海市委、市政府应该赶快向中央报。

回到北京后,他又对中央政治局的领导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这年的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

1991年1月,邓小平来到上海。这一次他亲临浦东视察。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他再三告诫上海市的负责同志:“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邓小平还同意在浦东开发中“金融先行”的做法,他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他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992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后来到上海。这一次,他又提出,上海要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1993年1月,邓小平来到上海。他说:“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对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上海人民在一九九二年做出了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们上海去年努力了一年,今年再努力一年,乘风破浪,脚步扎实,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上海要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尽快建成国际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2月9日,邓小平就要回北京了。他已经上火车了,已经告别过了,又把吴邦国等叫到火车上,谈了十分钟。重点就谈一个问题,就是上海不能错过机遇,上海的机遇不多,上海一定要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邓小平反复说:“你们要有勇气,不要在你们手上失掉机遇。”

1993年12月至1994年2月,邓小平最后一次在上海过春节。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外出视察。一到上海,邓小平心里放不下的还是浦东。他要亲眼看一看。

1993年12月13日这天,不仅下雨、刮风,气温也骤降至零摄氏度左右,邓小平全然不顾这些,沿途看到浦东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和已经初具规模的浦东基础设施,邓小平情不自禁地说到:“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邓小平对陪同的吴邦国等上海领导说:“我这不是诗,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

汽车在雄伟的杨浦大桥上停下来,邓小平不顾寒风细雨,坚持要下车。他握着大桥工程建设总指挥朱志豪的手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1994年元旦之夜,邓小平登临新锦经大酒店的顶层,俯瞰灯光è?璨的上海夜景,高兴地说:“上海变了。”

在上海期间,邓小平殷殷嘱托上海市负责人:“你们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

(本文摘自《总设计师邓小平》)

首页
相关
顶部